每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逐渐发展为职业教育界的一大盛事。从2009年开始,每届技能大赛期间都有一场德育方面的同期活动。这些活动或工作会,或座谈会,或表彰会,或演讲会,成为大赛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德育与技能大赛是一种什么关系?德育与职业教育是应当如何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德育又呈现出哪些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发展特征?未来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应当如何改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有幸专访到长期主管德育工作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同志。
记者:自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落户天津以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成为大赛期间不可或缺的同期活动之一。请您回顾并梳理一下8年来,大赛期间都举办了哪些德育活动?
王继平:技能大赛落户天津已经是第八届了。从2009年也就是第二届开始,每年大赛期间都有一场德育方面的会议或活动,一次也没有间断过。
首先是2009年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此次会议是教育部、中宣部、文明办、人社部、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召开的,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会前印发了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同志专门为此次会议写了贺信,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代表六部门做工作报告,其他部门的领导都发表了讲话。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作会议总结讲话,并提出:每年大赛期间都要有专门的德育活动。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表彰会暨经验交流会在天津大礼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出席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主持会议。会上,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刘延东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永远跟党走”职业学校育人事迹报告会在大赛期间举行。2012年,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围绕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我们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先后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我的中国梦”演讲会、职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座谈会。
记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应该说主要是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方面的竞赛活动,为什么每届大赛期间都有一个德育方面的同期活动?
王继平:这涉及我们怎么正确认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性质问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本质上讲是一项育人的活动,它是对全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检验,更是职业院校学生精神风貌和技术技能的展示,不单是学生个体间技能的比拼。每届大赛期间安排一项德育同期活动,其意义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向全社会表明,大赛是一项教育活动,育人是根本任务。二是向职业院校提示,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不能忽略德育。三是向广大学生提醒,技术技能重要,思想品德更重要,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同样宝贵。从一定意义上讲,技能大赛的魂是德育,离开了这个魂,技能大赛就会偏离方向,失去保障。
回顾大赛期间举办的同期德育活动,不难发现,这些活动总体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中央领导两次出席活动,部委的领导和地方教育部门领导每次均出席活动。二是活动主题因应时代脉搏。2011年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2012年的主题是“文化育人”,2013年的主题是“中国梦”,2014年的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的主题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德育大纲》。三是引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从2009年开始,每一次活动都有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总结和部署,做到了年年有总结、年年有部署,有力推动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开展。
记者:8年的大赛,德育活动从单纯的一项活动逐渐形成规范、统一的制度化活动。职业教育的德育发展是不是也体现了这样的发展脉络或特征?
王继平:大赛不是简单的技能比拼和展示,而是要强调立德树人这样一个根本任务,以此来提升大赛整体的境界和层次。这些大赛期间的德育活动只是整个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一项活动或工作。
系统地梳理这些德育活动的过程不难发现,每一次德育活动都在提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什么,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记“永远跟党走”,牢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具有方向性、指引性的活动,体现着职业教育工作的亮点、方向、灵魂和层次。
大赛对于职业学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也有着特别重要的引领作用,新修订的《德育大纲》使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宏观指导和具体抓手,为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呈现出德技双馨的发展态势发挥着政策引领的作用。
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与技一定要两手同时抓。我们培养人的职业技能,自然要重视技能的训练,但是绝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去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李克强总理还专门讲到要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品质、职业精神与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提高同等重要。从2014年《德育大纲》的颁布,到《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都是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在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在进行着一系列的重要制度设计。
记者:德国200年前的教育宣言曾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您认为在职业教育德育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呢?
王继平:教育并非是学生应如何去适应外界的环境,而是如何引导学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心。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人如何做人,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要求。立志为先,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有志气。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要有理想,德育首要的就是要解决有理想、有志气的问题。
同时,德育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明白人,要明白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之中。作为一个公民,明白自己所处的社会时代和国体、政体,明白自己是个中国人,即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公民至少要守法、遵从宪法,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另外,德育还应当培育学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能与别人友好相处的人,即教给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德育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属性,在职业教育德育“专门抓”的过程中,您认为这几年来,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德育有哪些自身的特点或特性?
王继平:长期以来,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中,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着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这些年,职业教育德育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并发现职业学校德育管理的典型特征,探究其规律和特点,并用恰当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从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职业教育德育总体上呈现出实践性的特征。在德育内容方面,职业学校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这些均囊括在整个教育德育的共性要求之中。在德育形式方面,按照新的德育大纲要求,职业教育德育有8种实现形式。除课程、教学及实训外,其他职业教育环节也都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职业教育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张扬着职业教育德育实践性的重要特征。
因此,职业教育德育的最大特性就是实践性,亦可称之为实践德育。实践德育是近年来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对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概括。实践德育从内容上看是在关注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从形式上讲是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有效形式。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进行人才培养、技能学习,接受德育教育。反过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又体现在这些学生的行为和结果上,在实践中对德育教育的效果予以检验,这是职业教育德育最根本的特点。
记者:伴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该有哪些多样化的形式,来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以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王继平:在高职层次,我们关心较多的是对学生职业指导、职业道德等的教育;在中职层次,我们关心较多的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精神培养。无论高职或中职,它们都属于职业教育类型中的不同层次。由于培养的对象、年龄、基础、目的不同,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和形式的存在不同差别。
就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而言,当前,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新环境,必须不断改进。职业教育德育的内容要体现着国家对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新要求应当及时地、恰当地在职业教育德育活动中予以体现。当前,职业教育德育工作面临的环境已然发生着变化。过去学校与社会之间信息沟通存在很大隔膜的现象正在被逐渐打破。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已经完全打通。学生不但可以在学校内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即从互联网上获取很多知识,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
在这种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如在职业学校校园内建好校园网,及时地吸纳一些新的知识和内容。同时,为学生健康上网提供一些方法和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不正确言论的误导。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有一些正确的知识,也有不实的信息或谣言,甚至还有些是对英雄人物的毁损等等。在这种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要致力于办好校园网站,将真实的信息、丰富的知识和内容、正确的思想认识等正能量通过校园网,予以广泛宣传,在网络世界中逐步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
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应当更多地体现出实践导向的特征。坚持实践导向,积极探索符合职业学生学生认知特点的德育内容、方式与方法,可尝试以下5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形式:
一是化知于行。就是我们要把相关的知识、认知的道理,转化成要做的行为,转变成活动,转变成行为,转变成做法。
二是寓教于乐。实施德育教育,不能板着面孔说我来教育你,而是可以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活动中,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元素,将教育的内容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实现教育的内容。
三是网络德育。网络德育是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应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德育教育。在网络中,有好的信息也有不好的信息,有真信息也有假信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德育就是要教会学生一些方法和提示,进行必要的指导。
四是榜样引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即有“见贤思齐”的古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树立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德育典型,有助于学生向榜样学习模仿。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周围优秀学生或教师的榜样力量来引领德育工作的开展。
五是发现自我。化知于行、寓教于乐、网络德育、榜样引领这些都是基于外界的、被动的教育形式。而发现自我则是学生对对自我的反省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反躬自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反省自我,进而发现自我,德育教育的成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和层次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和层次。实际上,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就是自教育的过程,这是德育教育的较高层次。
记者:技高一筹德为先,德技双馨铸辉煌。您对未来的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有哪些期许?
王继平:从未来讲,第一,职业院校应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职业教育工作的首位。第二,德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没有生命力。第三,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始终能够引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即教人怎么做人,这一大方向肯定是需要不断加强而不能有任何削弱的,而加强又不是简单的、空洞的说教,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跳动。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
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