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智商上清华”这类论调何以忽悠了部分公众的“智商”?该批判的不仅仅是伪专家,作为舆论场一员,这或许值得每一位公众反思。
针对已在网络上热闹了几天的“清华教授王晶称学生能上清华的核心原因是智商”事件,清华大学日前通过官方微博发声明,称清华教师中没有名为“王晶”的人。检索发现,近年来,“王晶”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某知名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讲座中,该培训机构称其身份是“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
对于日前引发公众关注的“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间”的所谓调查结论,稍微具备一些教育常识,了解人才成长规律的人,都应该能看出该结论的问题所在:智商是考上名校的一个基础,却非根本性原因。但这种似是而非、混淆视听的不靠谱结论,却搅动了舆论的“一池春水”,信奉者有之、传播者有之、推波助澜者有之,弄得部分公众仿佛丧失了“智商”一般。
那么,“靠智商上清华”何以得到大范围传播?是什么为其提供了传播的土壤和市场?又该如何拒绝类似这种没有真正价值的、哗众取宠的观点传播呢?放在当前舆论话语场和社会心理背景中,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对名校的盲目崇拜和对所谓教育专家的偏信成为一种社会情绪,教育焦虑裹胁着一般公众的认知;二是传播媒介对眼球效应的过度追逐和“标题党”的横行,误导了公众的基本思考和判断能力;三是真正专家的失语和伪专家的乱语,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无须否认,不少家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虎妈狼爸”式教育的追捧和不计成本地投资等现象都是明证。殊不知,这种对教育的重视是浅层次的,仅仅是用功利化的标准来衡量教育的功效,完全不顾教育是一种为学生的成功和幸福打基础的事业,而不是以考入大学或者名牌大学为标准。正是这种盲目、盲从的心态,为各种极端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言论提供了生存土壤。
在公众人手一个麦克风的时代,各种教育意见、观点的摩擦和对立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少媒介刻意争夺注意力资源,责任意识低下,别有用心者或出于利益目的,往往忽视常识,大肆渲染非理性观点,结果让各种错误的教育观点大行其道。结合“靠智商上清华”一事,我们应重新审视专家在舆论场和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而论,专家介入公共领域和舆论空间是一种必然趋势,凭借专业知识成为意见领袖,引领公众对教育的认识是潮流,但没有公信力的专家,却可能对舆论和公众造成误导。当假冒专家名义发言或者“砖家”出现时,类似“靠智商上清华”之类的论调就出笼了,这实质上就是在忽悠公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媒体来说,要慎重选择专家发言,遵循 “术业有专攻”的原则,科学引领公众认知,不能让伪专家大行其道,要避免那类武断、偏颇、极端的观点的传播;对公众来说,则要养成批判意识,提高个人素养,不能盲从于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和他们的教育观点,要学会判断、思考和扬弃。
“靠智商上清华”这类论调何以忽悠了部分公众的“智商”?该批判的不仅仅是伪专家,作为舆论场一员,这或许值得每一位公众反思。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是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甘肃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人人 专家 甘肃轨道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 甘肃铁道 甘肃高铁 甘肃铁道高铁交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