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弋 绘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这是不久前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在围绕“努力能否上清华北大”的讨论中,“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再次引起网友对“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的关注。有人称这是“贵子”的优越,也有人称这是“寒门式努力”的无奈。不少网友发问:光靠个人努力,“穷孩子”还能挤进名校吗?(1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这无疑是一个颇具社会吸引力的教育命题,涉及“努力能否上清华北大”“寒门式努力是否有用”“如何看待家庭背景的作用”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子命题。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不同身份的作者从各自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
寒门子弟更要相信个人奋斗
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的比例越来越低,从98%到50%,再到5%、1%,在这些数字的变化中,人们能意识到“寒门式努力”的难处。“如果人生是一次长跑,寒门学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太多,起跑后动力不足、补给不足、身体素质差,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实在屈指可数”,这一说法得到很多人的共鸣。
“寒门难出贵子”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社会微妙心理的推动下,不少人把这一现象归结为社会不公,进而把其作为发泄不满情绪的一个出口,甚至作为贬低个体努力的一个借口,这实在是一个误区。尽管我们要承认寒门子女在重点大学的比例下降和在就业中承受较大压力,但是更要看到,不少寒门子女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我们既要认识到附着在“寒门难出贵子”现象上的社会忧虑和公众不满情绪,也要认识到寒门子弟唯有努力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对任何个体来说,个人努力都是成功的主渠道。如果一味抱怨,甚至在发泄不满中忘记了自己的人生努力方向,或者片面地认为再努力也是白搭,在笔者看来是可悲的,是对陈旧观念的臣服。因为这在无形中遮蔽了责任担当,承认了自己是人生和社会的弱者。
经济状况一般或较差的家庭,由于缺乏丰厚的社会资源,其子女在教育和就业过程难免处于弱势地位。但这种现实不是要让寒门学子放弃努力,而是告诉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收获成功,消解“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生活就是一个问题叠着一个问题,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体来说都是如此。正如新闻中所说,“来了清华之后,只要你有心,什么都可以补上。”大学是一个催化剂,可以让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充分证明了努力的真谛和价值所在,也让我们看到了寒门子弟的希望。
2014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11.4%,圆满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以上的目标。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去年招收了5万名优秀农家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还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就笔者的理解,这是制度和政府层面对消解“寒门难出贵子”现象做出的努力。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对寒门子弟来说,只要保持努力奋斗向上的激情,保持一种对成功的渴望,同样能够活出精彩人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