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遏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必须破除四大症结

发布时间:2016-04-29 10:45:23

浏览量:

分享到:

  日前,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正式文件很快就会出台。

  记得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曾发布《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但几年过去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笔者曾在高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也经历过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过程,现结合个人经历与体会,谈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面临的几个难题。

  第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只是针对普通教师的规章制度,是对于领导干部,则很少有校内教师鼓起勇气去举报,毕竟没有几个人愿意主动去砸自己的饭碗。偶有“好事者”举报领导干部,即使查证属实,也没办法按照规定处理:一方面办事人员不敢得罪领导干部,唯恐日后在工作中穿小鞋;另一方面,即使按照规定处理,也没办法贯彻执行,因为没有旁人愿意为了协助你而得罪领导。

  第二,学校保护主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某人因学术不端行为被举报或曝光,所在高校却千方百计帮他开脱,尽可能洗清“罪名”。这里面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因为领导干部的因素,高校不想领导干部的学术不端行为被坐实而牵连学校的声誉;有的是因为学科专家的因素,高校不愿意因此而导致一个重要的学科垮掉;也有的是因为学生个人的因素,高校不想因某个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引起损害导师、学科、学校的一连串事故。总之,高校出于各种目的奉行自我保护主义,竭尽所能掩盖学术不端行为,时过境迁,大家慢慢就淡忘了。

  第三,跨校流动洗白。最近几年,有几个学界知名教授因为学术不端行为被公开曝光而被所在学校忍痛割爱,但知名教授有办法,换个学校照样是知名教授,即使再有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也没关系,如法炮制,乐此不彼。反观欧美日国家,一个学界知名教授如果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那就很难在学术圈里混下去,没有哪个学校会接收,只能转到其他国家或行业去谋生,甚至有人为此自杀。学术不端行为的代价太大,以至于很少有人敢去触碰这个学术伦理的禁区。

  第四,处罚力度不疼不痒。一些学术伦理观念淡薄的教师屡犯屡禁、屡禁屡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是因为违规成本太低。虽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措施有多种——从警告、批评到解聘、开除,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被开除,偶尔有人被解聘,大部分只是警告、批评一下草草了事。学术领域的不端行为与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危害同样巨大。像惩罚腐败行为一样,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才能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大范围扩散。

  学术不端行为是损害学术研究声誉的罪魁祸首,笔者以为,首先,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标准统一、措施有力、绝不姑息。其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追究当事人的具体责任,而且要求所在单位必须承担应付的管理责任。再次,建立全国通行的学术信誉制度,对触碰学术伦理禁区、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人员,任何学校不得再聘任其从事相关领域的学术工作,以避免跨校流动逃避处罚的现象。最后,加大处罚力度,一旦违反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的条款,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学术荣誉等方面给予更加严格的惩罚措施,迫使投机取巧者“不想越轨、不敢越轨、不能越轨”。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症结 学术 行为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初中生学什么专业好 男生学什么专业好?

要正视学生营养餐问题背后的制度困境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坚持立德树人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