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国人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鲁迅先生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可见,向西方文化学习本身并没有错,建设一个迪斯尼乐园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当西方文化的引入成了一种常态,本国文化创新乏力时,我们应该对此保持警惕和反思。
近日,一部号称中美合拍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电影当中的功夫是中国特有的,熊猫也是中国特有的,可整个电影的价值核心却体现的是西方文化。该系列电影的前两部在中国上映时曾遭到抵制,原因是有国人指责该片盗用中国文化符号。然而,属于中国的典型文化符号,却在外国人的手中大放光彩。国人对于文化的认识不够、创新不足,制约了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可以说是中西文化友好交流的见证。但不得不说,国人对于西方文化有过分推崇之嫌。在不少国人看来,凡是外国的东西都好,了解或使用这类东西能够显示自己的身份,这在无意中为西方文化的流行开辟了道路。在此背景下,各种传递西方文化的事物便层出不穷,而优秀本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
弘扬中国本土文化,应在虚心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塑造有中国魅力的文化品牌,这是其一。其二,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文化创新产业的扶持力度,扶持一批能够与西方文化竞争的本土文化创新企业。其三,就教育而言,学校应有意识地弘扬中国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只有自信、努力地不断创新改变,中国文化才能大放异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