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媒介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资源,以其专业属性所形成的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发挥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治理中独特的角色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丛生的风险期,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执政兴国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治理体系正在由“全能型政府”向“一体多元”转变,形成政府主导、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公共治理体系。在这种新型治理格局中,媒介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媒介在社会公共治理中的地位
在国家新型治理理念框架中,面临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媒介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治理主体,在当下治理问题呈现多重性、复杂性、叠加性、风险性的情况下,其主体地位越发重要。
媒介是制度建设的推动者和参与者。社会公共治理的核心目标就是对公共权力有效约束,要求拥有公共权力的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秩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完善和创新社会公共治理机制,而媒介拥有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进行社会广泛动员以及集体行动的能力。一方面可为政府进行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另一方面也拥有为各方社会利益主体提供协商、对话、表达沟通的平台,成为社会公共治理创新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媒介是社会主体意识的启蒙者和动员者。长期以来,在“全能型政府”的主导下,社会力量发展微弱,其主体意识也受到抑制。公共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社会公众积极广泛的参与,这就需要媒介通过组织动员、思想启蒙、引领示范的强大传播功能,不断培育和激发社会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首先是以理性精神正确看待和认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其次是以法制规则意识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明确其责、权、利的边界;再其次是具有进行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使社会各方力量能够在重大社会关切方面形成社会共识,承担好公共治理的责任和义务。
媒介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宣传者和监督者。在社会公共治理中,多方合作共治的主要方面就是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不同的利益主体及利益关系,涉及公共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涉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增值等。当维护公共利益的政策出台后,媒介会自觉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和解读;当公共政策缺乏透明公开的制定程序、过程,又违背了正当的公共利益时,媒介会履行社会舆论监督的职责,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事实上,当下的中国社会,在各级政府高调宣称要打造现代服务型、法治型政府时,其公共政策的出台与执行确实是衡量政府是否有效的“试金石”,也迫切需要媒介的有效监督,倒逼各级政府加快自我改革与自我治理的步伐。
媒介在社会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媒介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资源,以其专业属性所形成的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发挥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治理中独特的角色作用。
发挥媒介作为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现代信息“集散地”的平台作用,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信息交流、信息认知、信息管理、信息决策。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社会。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依赖于对社会信息的收集和监测,并作为社会调节和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如河南籍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将张海超个人遭际的困境上升到群体的困境,使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暴露了我国职业病防治体制之弊,也推动了《职业病防治法》的重新修订。
发挥媒介在“协商式政治与民主”中的对话和协调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倡导多党合作、对话、协调的民主机制。在现代公共治理理念下,政府的权力由“政治场域”向“社会生活场域”下移,形成了与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对话协商、平等合作、共同治理”的方式,以达“善政”、“善治”的目的。媒介通过对社会各方利益主体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维护,建立了多元利益协商、表达的“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话语空间”。媒介能够吸纳、整合社会各界“多种声音”向政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效治理方案;能够作为社会民意的代言人,为社会公众提供合法、有序的参政与议政的沟通渠道,进行理性的表达与利益诉求。如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既是对政府治理工作的公开化与社会化,也是媒介为民众创设了与政府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传播机制及表达、问责的沟通平台,起到了“社会瞭望”、“社会监督”的作用。而网络反腐、微博问政,也已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政治民主进程的重要手段。
发挥媒介作为精神文化和思想舆论引领者的作用,主导多元思想,传播主流价值,构筑精神高地,进行思想启蒙,激发主体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信仰迷失、道德滑坡、思想混乱、认同缺乏的问题。媒介作为文化思想的重要阵地,面对媒介格局与媒介舆论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必须牢牢掌握营造舆论环境的话语权,以媒介治理的开放性和媒介文化的包容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同时也传播丰富多彩、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大众文化。通过提供质优、高品味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多种文化进行交融与整合,在精神层面型塑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近些年,媒介的“走基层”、“新闻调查”、“行进中国”、“寻找最美”、“公益行动”等都以报道的深度、思想的锐度、影响的广度、情感的温度,成为媒介社会公共治理的独特景观,体现了媒介在思想文化引领、社会舆论引导上的作用。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是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甘肃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媒介 甘肃轨道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