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劳动教育的价值,思考现代社会的劳动教育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编者
“五一”国际劳动节使人想起了劳动的神圣,国家大力表彰劳动模范,使人更深刻地体味着劳动的尊严、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劳动教育的价值。广大青少年对劳动的认知,对待劳动的态度以及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培养,将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对劳动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
劳动教育的属性和特点
劳动教育是使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它包括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劳动教育是联通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职业世界、新兴创客世界等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注重实践经验,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合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促创新”,是劳动教育长期实践所形成的中国特点。
人的本质是劳动的,是运动的,是活动的,是实践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根源。
在人类进化史上,劳动促进了人的自身发展。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是离不开劳动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通常是整合的,是融合的。
劳动教育具有文化性。劳动是改造社会、还原和修复人性的伟大力量,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首先要从教育抓起,特别要从劳动教育抓起。要消除社会对学校劳动教育内涵的狭隘理解,摒弃那种把劳动理解为“单纯的体力劳动”的陈旧思想观念;抛弃那种把劳动教育视为政治文化中“劳动改造”的疑似偏见。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惯性力量,扭曲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社会鄙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和行为依然司空见惯,长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劳动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劳动教育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思想和核心主张,也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劳动是伟大的防腐剂,“懒惰是万恶之源”,“自私是万恶之源”。“懒、贪、占、变”是社会腐败分子蜕变的轨迹,这从反向说明了劳动教育的正义力量。
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劳动教育的内容构成决定着它的实践性特点,“做中学”、“学中做”是其常规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往往也与信息技术结合,与“五小活动”结合,与科技教育结合,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家庭实践形式多样。
劳动教育具有技术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先进技术、人工智能大量存在的社会,一个技术劳动无处不在的社会,处在“互联网+”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社会需要跳出传统“劳动教育”的窠臼,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在现实社会中,离开技术的劳动教育和离开劳动的技术,都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劳动教育具有创造性。不同性质的劳动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劳动成果的呈现形式也会不同。什么劳动内容、什么劳动形式适合什么类型的学生,是需要科学论证和科学研究后才能确定的。劳动种类可谓多种多样,有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手工劳动、机械劳动,科学劳动、技术劳动,常规劳动、智慧劳动等。创新始于劳动,劳动教育的创造性是由劳动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关联性所决定的。
劳动教育具有幸福属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奠基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没有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就不能接地气,就是“瘸腿”教育。
做好“能生存、能生活”的准备
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层次
劳动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层次,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自我劳动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主张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些闪光的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学生要学会积累生活经验,从自我走出远行的路,要有“能生存”、“能生活”的思想装备、知识装备和技能装备。在自我服务的劳动中去自我觉醒,自我觉悟,自我认知。
二是家庭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和创新主动性、自觉性和耐久性的历练和培养。青少年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自觉劳动,养成勤劳的习惯,往往是家庭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
三是学校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劳动教育在课程地位、学科地位上是“登堂入室”的,有课程课时保证,传授系统的劳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智慧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把劳动技术教育降位为四个学习领域的一个部分,课时只占1/4,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难以得到保障,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课程表上。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劳动教育教学资源解体了,教师改行了,场地设备、经费毫无保障。
劳动教育承载着中国梦,要依法实施劳动教育。小学阶段要保证开好劳动课,选择适度、适当、适量、适合、适切的劳动内容,保证一周一课时。初中阶段要开设“劳动技术课程+职业规划素养”,保证一周两课时。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职业体验课程”。
四是社会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包括社会生产活动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青少年学生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工厂,走进军营。社会劳动教育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如何用好这些功能,需要加强研究。
从劳动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现代劳动教育要转化为“劳动技术课”来进行比较有效。劳动技术课的内容要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体现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特点。
劳动教育事关中国梦的实现
劳动教育的实施和措施保障
劳动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未来的生活中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热爱生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指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社会信息裂变、知识经济时代创客激情和互联网思维等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现代社会的劳动教育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不可否认,农业时代的劳动教育会带有小农经济的特点,劳动教育的内容也比较简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动教育的内容在不断转型升级、更新换代。有的学者往往以初期的劳动教育水平,去诟病这一学科的地位,这有失客观和公正。
工业化时代的劳动教育主动适应工业生产的模式化、批量生产、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和规模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客观上也促进了劳动教育标准的提高。有一批劳动教育的志愿者一直自信地坚守着这块阵地,使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适时跟进,不断探索着劳动教育的规律,在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关注创意经济、互联网思维、创客思维、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定制生产等的发展趋势。劳动教育要与时俱进,认真吸纳各类新创意的思想营养,以丰富和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旨在激发未来先进文化的创造,现代劳动教育的特点注定它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传媒和桥梁。
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发挥它特殊的育人功能,不能只突出德育功能,要拓展其他4个功能,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生存,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关注技术和职业能力体系的基础认知。劳动教育要与职业教育内容纵向贯通,横向连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就倡导“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要通过学会学习来实现,更需要以劳动教育为起点。
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实践,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关注生活、生产和工具、方法、材料体系的基础认知。实践出真知,“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要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
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合作,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要关注思想、态度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础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与人和谐相处。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树立集体攻关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创造,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关注青少年学生对智慧发现、创新创造体系的基础认知。培养青少年学生时时观察、处处总结、留心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去创造,敢于去尝试。
处在建设小康社会新常态下的劳动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新需求。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开发性特点,是最易反映先进生产力的教育形式,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关联度最密切的基础教育形式和载体。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促进劳动教育发展的良好政策生态环境。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理直气壮地抓劳动教育。劳动能否托起中国梦,那要看全社会对劳动的尊重程度,对劳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正确劳动观的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实施水平。
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衔接,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加强课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的督导与评估。劳动并不等同于劳动教育,如何赋予劳动以教育意义,这是一门艺术。
当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经费投入、设备配置和场地建设。从长远规划,强化劳动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逐级抓好落实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巡视工作的力度,严肃问责制,等等。
劳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因人制宜的幸福教育,是教会青少年以劳动获取幸福生活、以智慧劳动创造生活,具有经验性、先进性、前置性的人生核心素养培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
“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需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应然,劳动教育的价值作用和发展规律不可违,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实际作为,在于依法治教的落细、落小和落实。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是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甘肃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劳动教育 人生 第一 甘肃轨道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