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有消息报道,因中考临近,学校组织校园开放日。言下之意,校园平时鲜有开放。放眼环球,各国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大多十分有限。学校如何解决向来与社会的分离?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编者
学校作为公众资助机构,必然要与社区之间发展合理的、建设性的关系。实践证明,没有社区公民的参与,学校将无法适应变化或对课程进行必要改进。因为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社区和社会的责任。近期印发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要求促进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实践中,学校向社区公民开放的现状如何?开放时应注意什么?
“闲人免进”将社会与学校截为两段
公立学校的精神气质客观存在于学校成员的观念和行动中,也存在于隐性的各种规则中。这种精神气质规定着学校成员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领域中的具体价值评价。然而,现代性使深层的价值秩序发生了位移。从哲学上讲,感性价值压倒理念(精神价值),工具价值压倒实质的生命价值;从社会伦理学上讲,商人和企业家的职业价值、实业家成功的实用价值被推为普遍有效的德性价值;从文化秩序上讲,群众的评价压倒精英的评价。这不仅改变了公立学校的生存样式,更改变了它的生存标尺。
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这决定了公立学校立足于公共领域,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公立学校既不属于国家行政组织也不属于商品市场,其正常运作既不依据权力运行的原则,也不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在保证正常教学程序的前提下,将学校的教育设施对所有组织、团体及个人开放,可以有效地彰显公立学校属于公众的特性,表明公众交纳的教育税为自己带来了某种服务性回馈。
而我们,学校一到寒暑假就铁门紧闭,不要说周围社区公民,连自己的学生要进去打球、跑步,都颇费周折。
陈独秀曾在《新教育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新教育对于一切学校的观念,都是为社会设立的,不是仅仅为一部分学生设立的。自大学以至幼稚园,凡属图书馆、试验场、博物院,都应该公开,是社会上人人都能够享用,必如此才能够将那个教育与社会打成一片,必如此才能够使社会就是一个大的学校,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必如此才能够造就社会化的学校,学校化的社会。现在各学校门首大书特书的‘学校重地闲人免进’,明明白白的是要把学校与社会截为两段。”
与社区互动解脱学校“无限责任”
在民主社会,学校作为一个公众资助机构,必然要与社区之间发展合理的、建设性的关系。
学校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最初,人们视学校为特殊教育机构,将其隔绝于其他社会机构之外。后来,人们认为学校乃社区之雏形、社会之模型。到了今天,人们视学校为社区生活的中心,两者之间彼此协调互动。如,为配合社区发展可编订或补充适当教材,通过适当的教法将学生培养成为社区良好公民;还可经由特别课程培养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发展的意愿和能力;此外,学校教师也可为社区提供学术知能服务、美化社区指导等支援性工作,协助居民了解并进行社区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机制,其目的是使公众切实感到教育在民主社会中的重要性,对学校的作用充满信心,提供充分支持以维持其高效运作并在家长的积极参与中完善合作伙伴的概念。
有调查显示,北京地区中小学67.7%的学校在近五年同自己所在的社区居民进行过共同活动,13.4%的学校从来没有这样的活动。观察现实中各个国家的制度化学校,与外部公众有计划的交流和沟通活动有的很充分,但大多数学校与社区交流十分有限,甚至不存在。
在美国,鉴于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背景和现状,学校负有一项明确的职责,就是向纳税人和家长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介绍学校的需求和活动并制定反映公众利益和要求的教育政策、教学计划。如何有效地履行这一职责是学校与社区关系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认识到,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权限正在无限扩张,社区和家庭逐步失却了自身的权责意识,学校和教育部门成了“无限责任者”。由此,区教育局选择两所学校试点“教育议事会制”,旨在体现“把学校还给社会和家庭”的办学理念。“教育议事会制”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的充分发展,是一种指向教育和谐的微观教育制度。
依法向社区开放让“人民满意”
如今,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所有年龄阶段的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均可以享有使用学校教育设施的权利。以学校教室、餐厅、体育馆等场所为例,社区内居民可以在空闲时段根据需求来使用这些场所召开会议或举办其他活动等。所有这一切,势必会促进教育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社区组织或社区公众使用学校设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当然,需要制定有关社区借用学校设施的详细规章制度。通过加大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对学校设施开放程度的了解与认识,能够有效预防和规避使用过程中产生摩擦,保证所有群体都能够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
学校主导、资源共享、社会参与的模式能够较充分地利用中小学办学资源并保证教育行为的规范,然而学校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仍存在组织层面的先天不足,致使其“社区资源整合”作用极其微小。社区居民将以学校名义开展的社区活动往往定位在“保育”或课外活动层面上,难以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而目前学校大多人力不足,一方面缺少专职人员开展社区教育,另一方面也缺乏义工制度以协助学校的正常运作。因此,在可用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方面,应建立学校与社区资源充分流通的渠道,例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知识资源的共享机制等。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是由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甘肃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公民 可能性 学校 甘肃轨道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