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补?
加拿大
快乐教育基础不牢
在加拿大,大多数中小学生所上的公立学校是一种解决“有或无”的普及教育,正课负担在10年级(中国的高一)以下都较轻,副课则更缺乏专业性,如音乐课、体育课,一般只是简单地唱唱歌、打打球、跑跑步,稍微深一点的东西,比如详细的五线谱乐理、复杂的篮球、棒球规则,公校一般都不太讲,或者只讲一点,孩子们如果想多学,就只能去课后班学了。
类似国内的纯学习类补习班,在加拿大也有。其实加拿大中小学不光只有“快乐教育”,学生过了十年级之后课业会骤然加重,而且加拿大不是“一考定终身”,能不能升学、能不能进名牌大学,要看最后两个学年、共6个学期的综合成绩,任何一次考试考得差些,名校就很可能入读无望。有些学生很难适应这种骤然间从轻松快乐到严肃紧张的学风转变,学习很容易跟不上。
不仅如此,不论公校、私校,到了10年级以上(也就是中国高一以上),一些文化课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比如英文的阅读、应用文写作、文法理解以及数学等,本地孩子(尤其公校生)因为此前一直“快乐教育”而底子不牢,学起来很吃力,来自东亚等地的移民孩子在数学等课目上倒是游刃有余,但语言方面又会拖后腿,因此各种针对高中课目的补习班也就应运而生。总的来说,华裔移民对这类补习班更青睐,但各族裔上补习班的都有。
英国
课堂教学效果下降
英国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情况也在逐渐增加。有经验的私教老师爱德华兹说,他所接触的学生,一般选择一对一的补习方式,因为这种补习比在课堂上更专注,学习成绩提高也快。之所以出现补习需求越来越多的现象,他认为,是因为英国学校里的教学效果下降,而为了顾全人数较多班级里的平均水平和教师的就业压力,课堂上死气沉沉,老师没有勇气和动力发挥个人特点,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不得不求助于校外的补习班。
来自牛津的琼斯老师说:“10年前,接受补习的学生每周只上两小时课。现在,我的学生虽然都只有8到10岁,可是我要给每人上6小时补习课,经常是周一到周六共4小时,周日要上2小时,到了考试前,辅导还要增加。这都是学生和家长主动要求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上好学校。几十年前,有能力接受这样密集教育的只有尖子生,可是现在,每个孩子都被推到了他们的极限。如果不如此,他们就没有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前行的能力。”
案例
想让自己更加优秀
美国女孩芮妮今年上7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二。她每个周末都到美国休斯敦市一家名为“智胜学院”的补习学校上数学课。尽管只上初二,但她已经开始“偷偷”学习高中的函数课了。
芮妮说,她来补习并不是因为成绩太差,相反,她是想让自己更优秀,成为科科都拿A的优等生才来补习的。“别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补习课太累了,但我还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上课不会占据我其他的业余时间。”她说。芮妮的目标是以后要上伯克利大学或者贝勒大学,“因为我哥哥去了贝勒,而家里的其他人都去的是伯克利大学。他们说那是很好的学校。”
原标题:外国娃娃也上课外补习班国外补习班到底补什么?
补的都是啥?
美国
数理化是补习重点
在美国,到了中学和高中,由于课程变难和升学压力等,学生自己上补习课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这样的补习以自愿为主,老师和特别辅导员也会单独提出建议。比如某个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瓶颈”时,学校就会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建议学生上补习课程。
美国学生学习英语(课程)以外的外语(课程),主要有两种学习目的。一个是学习自己祖先的母语,这种学习更得到学生父母的支持,因为在这个移民国家里,绝大多数人还是心存寻根情结,各自鼓励后代学习原住国家的语言。
从高校录取角度来看,认为考生只会使用自家的语言,有取巧之嫌,所以学生要想考上好学校,还要正式地学习一门“真正”的外语,才有竞争能力。所以补习班里更多的学生是学习如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重要国际语言,他们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
美国孩子上补习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方面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到高中阶段,有针对性地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大学以上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是美国孩子补习的大头儿。美国没有高考(课程),所以中学和高中的统考以及高中毕业能力考试非常重要。
公校甚至免费补习
美国绝大部分公立学校的学区都提供相当多的补习选择,而且缴费很低,甚至免费。公立学校的补习优点是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和教学进度相配合,老师的加班费从学校经费中拨,学生成绩提高,对学区的工作业绩很有帮助,所以老师也不辞劳苦。缺点是程式化,与日常教学雷同,而且很难做到一对一的专门教学。
私立的教育团体除了要持证上岗,对于学生要负教学和安全的双重责任。这些机构在广告里虽然尽量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硬件条件,但是口号却很脚踏实地,表明其全部工作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提高毕业考试分数,绝不夸大其辞,也不做超过能力的保证,因为一旦不靠谱的吹嘘被识破,招生就没有指望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