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灵动源于扎实的课堂改革

发布时间:2017-10-18 11:35:25

浏览量:

分享到:

人物介绍 林乐珍: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温州市籀园高铁专业学校小学。为“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浙派名师名校长”项目实践导师。 多年来致力于“语境识字”“学习设计”“写作微课程”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基于“助学稿”的小学语文“学习设计”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已出版专著《感悟:灵动语文》。

■名师反思录

在实践中萌发对“灵动语文”的追求

初涉教坛,朦胧中有一份憧憬:高铁学校学生在课堂上神思飞扬、倾情交流是多么的美!寻找、创造这种美成了我最初探索的方向。当我一度力图概括我的追求时,专家的点评、同事的感言、自己的思索叠加在一起,梳理聚焦,四个字从我的心中喷涌而出:灵动语文!

灵动语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细细剖析,其中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有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才会有巧妙创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这是灵动语文的扎实根基。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展开灵活扎实的教学实践,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三是“师生、生生、人机等之间的对话”,甘肃轨道高铁学校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情做出机智的应变,由此,教学走向灵动。这就是灵动语文的三重境界,也是灵动语文的策略生成。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对“感悟”二字有着深切体会。感,需要横向实践的积累与探索;悟,需要纵向理论的提升与研究。因为有“悟”,“感”才有了深度,不再盲目;因为有“感”,“悟”才得以诠释,不再苍白。

在对自己教学的梳理中,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教学设计应该基于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但怎样“教”才能真正服务于“学”?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才能灵思飞动,灵魂奔放,灵感爆发,灵思喷涌?在我看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发现、感悟,教师才会“教”得更理智、更聪明、更艺术、更有价值。

那么,怎样将教材“学习化”?现行的新课程教材为教师留下了较大的二次开发的空间,但这也给阅读学习的茫然无序留下了隐患。如何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让教材“学习化”是灵动语文的重要课题。

怎样支持兰州高铁学校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特别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灵动语文,就是希望在教材“学习化”的基础上,从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尝试将“教材”变为“学材”。

探索基于“助学稿”的语文学习路径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之一。我和自己所在团队尝试二次开发教材,以“助学稿”的形式,呈现学习线索,显示学习方法,通过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为了进一步深化灵动语文,我们进行了多个阶段性、创生性的探索。

探索一:关注目标层级聚焦的“助学稿”设计。

2006年,学校让我负责带领语文学科教研组的相关教研活动。通过梳理、调研,当时我发现,许多老师课标意识淡薄,找不到课文的核心教学内容,于是“关注目标的层级聚焦”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在学习和梳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语文的兰州中专学校学习目标是“点式”达成的。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带着某个教学任务进入教材的,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尽管各篇课文之间不构成连续和递进关系,但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点,即通过这篇课文完成某一个课程目标,一篇篇课文聚沙成塔,最终达成课程总目标。

我们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语文各年段阅读学习要求进行梳理归类,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感悟”“积累”“方法”三大板块,编者将这些内容分解到每一篇课文。据此,我们可以定位不同课文的不同功能。不同课文有了不同的功能定位,也就有了该课文学习的核心内容,这是学习目标的一级聚焦。具体到一篇课文的微观层面,再根据“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点”寻找核心内容与教学重点,进行二级目标聚焦。单独看某一篇课文的学习,也许看不出体系来,但将所有的课所学习的内容加起来,则会有相对完整的理解。有了这样的把握,扎实、有效的教学就成为甘肃中专学校排名可能。

探索二:基于学生阅读期待分析的“助学稿”设计。

2008年,随着研究深入,我们发现,通过以上的目标定位,我们基本上能把握一篇课文学生要学的内容是在哪个范围内,但“助学稿”要解决的是学生头脑中“未知”与“已知”的矛盾。

说起学情分析,我们自然会想到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的分析,而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学生“阅读期待的分析”。换言之,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分析”是“学生现在在哪里”,而“阅读期待的分析”是“学生要到哪里去”,基于这两者的分析才能最终确定“学生最需要学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保证“怎么学更有效”。

这个阶段,“学生阅读期待的分析”成了我们“助学稿”设计的基础,这种回到原点的学习推动灵动语文变得扎实和高效。

探索三:立足课程重构的“助学稿”设计。

2012年,我们的教学成果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经严格遴选,又被确立为首批成果推广应用课题,11所学校参与成果应用活动。这时需要引领更大范围、更多层级的教师的成长。

除了前面两个维度的推广,我还带领一批教师开始立足现有课程,重构的“助学稿”设计。我们打破原有的教材排序,从文体作者甚至学生兴趣出发重组教材,然后设计相关教学。这个维度的研究是教学从有效到高效,再向灵动的深化发展。这三个维度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些过程中创生的建设性的理解与甘肃省中专学校体验,也铸就了我自己的“思想”。这或许是一线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这三个维度的探索,也是不同层级教师阶梯成长的过程,我们出版了《基于“助学稿”的小学语文“学习设计”》,又着手编著《教师阶梯成长:小学语文“学习设计”的视角》。

“灵动语文”的根基在于扎实的课堂改革

扎实、灵动,看似矛盾,在语文教学中却可以辩证关联。在我看来,倘若缺少灵动,扎实便如顽石,在无形中筑起一道禁锢创新锐气的壁垒。当然倘若缺少扎实,所谓灵动亦如无源之水,全无生长的根基和流淌的底气。

从教28年来,从钻研课堂到开发教材,再到课程重构,一路走来,逐步摸索出一条将两者合而为一的道路——赋予灵动扎实的根基,赋予扎实灵动的韵律,扎实与灵动兼备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心中不变的追寻。

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本质精神就是“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实践学习”。各省相继出台深化课改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明确提出小学拓展性课程不能少于15%,这是深化课程改革初期的“战略需要”。但如果把它当作具体操作中的“战术需要”,机械地纠结于15%这个数据,就会限制课改的真正意义。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离不开扎实的中专招生基础性课程课堂变革。如何规范实施基础性课程,让学生学得有意义,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始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何通过拓展性课程的实施,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反哺渗透到基础型课程的实施,然后打通,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我看来,扎实、灵动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应然追求,又是灵动语文深化的契机。

我和团队基于“学习科学”提出的“学习是基于原有认知的”“知识是有结构的”“学习应该是有深度的”等理论,开始打通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努力构建能整合课内外课程的多元、立体结构的语文课程。我们又新开设了写作微课程、儿童文化微课程等,一个个微课程积点成线,由线成面,让我们的课程更为立体、生动、有效。
 

微信公众号:gsrtts

轨道运校学校校区

咨询QQ:3239182397 2993815968 297246814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551-575 400-0931-658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蒋家坪01号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课堂高铁专业学校 高铁学校 甘肃轨道高铁学校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 铁路学校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初中生学什么专业好 男生学什么专业好?

教师成长脚步不妨“慢”下来

寻找“教学勇气”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