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梅和学生在一起。张家口市教育局供图
“对于一个特殊的孩子而言,教育意味着什么?是聋孩子说出的一句完整的话,是盲孩子描绘出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还是智力缺陷孩子做出的一顿可口的饭菜?”面对记者,58岁的特殊教育老师苏富梅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而答案,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则要从她41年的特教老师生涯中去寻找。
特殊的选择
1976年,17岁的苏富梅来到了张家口市盲聋哑学校(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成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
来到大境门外的盲聋哑学校,映入她眼帘的是几排破落的砖瓦房,斑驳的墙壁和青砖垒起来的乒乓球台诉说着这里的冷清。几位老教师看着正值花季的苏富梅,不停地摇头,眼神里满是惋惜。
接着,苏富梅看到了从没见到过的“特殊孩子”。听着那“嗷嗷”的叫声,看到那凹陷的眼睛、扭曲的五官,这一切着实让她望而生怯。尽管心中更多的是忐忑,“但当时我想,既然命运把我和这些特殊孩子连在了一起,就要在这里好好地干”。
苏富梅被安排担任聋生语文、数学的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不久之后,她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搬到了学校的单身宿舍,为的是能够快速学会手语,融入聋孩子的手语教学环境中。之后的半年,她不停地学,不停地记,走路说话也是下意识地打着手语。回到家里做家务,手也不停地动着。母亲担心地对父亲说:“唉,咱这挺俊的闺女,整天和一些聋孩子泡在一起,你看都成啥啦。”
面对这些不解与心疼,17岁的苏富梅没有怨言,毅然坚持了下来。
特别的关爱
从开始学习手语到如今,41年间,苏富梅带出了一批批特殊孩子。这些孩子都有着特殊的需要,而苏富梅也用自己特别的关爱呵护了每一个孩子。
1983年,苏富梅的双胞胎女儿出生了。当时班里有名学生叫阿拉塔,每逢寒假,他的家乡就大雪封山。苏富梅把阿拉塔接回家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家里房子小,苏富梅就让阿拉塔和自己的双胞胎女儿睡在床上,自己和爱人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冬天打地铺。每次阿拉塔的父亲来接孩子,这位魁梧的蒙古族大汉总是泪流满面。
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苏富梅走进了一户户学生家庭。2000年,听力残疾、父母离异的万全县学生袁巨飞因家庭困难退学。苏富梅跑到袁巨飞的家里苦口婆心地劝说,不仅减免了袁巨飞的全部学费,还多次自掏腰包补贴孩子的生活费用。袁巨飞又回到了校园,并学会了按摩,有了一技之长,毕业后很快找到了工作。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家庭,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41年间,苏富梅对每一名学生都视若己出;41年间,她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这群特殊的孩子们;41年间,“苏妈妈”成了每位学生心中念念不忘的那个人。
特殊的未来
从一位青涩的老师到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苏富梅不仅对每一位学生关爱有加,更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辟出了许多新路。1998年担任校长至今,高铁学校苏富梅先后开办了聋儿语训班、盲人中医按摩班、智力障碍职高班、视障中专班、听障职高班和孤独症培训班,使各种类型的特殊孩子都拥有一技之长,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此外,苏富梅还带着老师们到全国各大高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取经,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和办学目标。从2005年至今,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有72名听障、视障毕业生进入高等学府;2008年,学校实现了张家口市残疾学生高考本科“零”的突破,学校的高考成绩逐年攀升。2012年,学校6名盲生全部考入本科院校,实现了高考升学100%、本科录取100%的奋斗目标。
“2005年,我的学生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被录取了,当时全校都沸腾了!”说起那时的场景,苏富梅仍然很激动。高铁专业学校聋生裴姣姣在那一年被泰山医学院录取。一年后的暑假,裴姣姣和母亲从家乡康保县回到母校看望苏富梅。裴姣姣的母亲拉着苏富梅的手,流着泪对她说:“苏校长啊,原以为这孩子一生会成为我家的累赘,没想到她能考上大学。”一旁的裴姣姣也伴着手语对她说:“苏妈妈,我想亲亲您。”
苏富梅的桌上放着一张不同寻常的贺卡,那是当年的小阿拉塔在2004年寄给她的,上面写着:“老师,我在锡林浩特当上了一名光荣的特教老师,老师,是您的爱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您永远是我们的好妈妈。”
微信公众号:gsrtts
轨道运校学校东校区
咨询QQ:3239182397 2993815968 297246814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551-575 400-0931-658. 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蒋家坪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