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财商现状如何,财商教育是否需要加强?5月3日发布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首度揭示了这一群体的财商状况,用数据翔实地展示了90后大学生财商特征。出人意料的是,这一群体对提升财商素养的需求非常迫切。 报告由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蚂蚁金服商学院、清研智库合作完成,筛选出有效样本总量4980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 报告显示,目前90后大学生存在4个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财商指认知、管理和创造财富的能力,目前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产品在大学生中被广泛使用,但我国的财商、金融普及教育并未跟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赵曙光说。 尽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为青年人与理财的“亲密接触”开辟了一条捷径,但财商教育似乎没有“结伴同行”,使得青年人难免陷入误区。 报告显示,59.1%的90后认为不借贷、不欠债是最好的理财,而62.2%则认为存在利率高与风险低并存的产品,此为两大明显理财误区。 但理财确实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普遍选择。报告指出,超六成的受访对象接受理财产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知晓度最高,而有四成90后大学生选择炒股理财,炒股成为该群体的首要理财行为。“股票跌的时候,上课的楼道里一片哀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陶建东述说其亲身见闻。 有理财经验并不代表高财商。报告显示,大学生对理财产品利率的期望值在2%—18%区间高度均衡分布,表明其对理财合理收益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导致选择上出现随意性均衡,说明大学生在理财常识方面还比较缺乏。 理财常识不足的大学生尚有“自知之明”。报告指出,90后大学生对财商教育需求明确,渴望学习理财知识与方法的占到83.4%。 大力推动财商教育已受到国家重视。2015年末,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 有鉴于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蚂蚁金服商学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教育报等高校、机构、媒体日前启动了中国青年财商教育公益计划,力争未来使各种金融教育覆盖100所院校,服务1000万名青年学子。 |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误区 观念 大学生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