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记硬背”“唯分数”“抹煞创造力”……说起中国教育、中国学校、中国老师,大概可以轻松找出一大堆常见的吐槽用语,人人张口就来。而且每每我们还会祭出国外中小学如何如何好,以彼长衬此短,却不肯深思,彼物有所长必会有其短;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时候只是社会问题的投射。
TALIS调查,像此前针对15岁学生展开的PISA测试一样,用国际统一的客观指标和科学分析,给了我们一个意外的认可。不知它能否成为一个支点,撬动一边倒的舆论重压,让中国教育恢复一些自信,逐渐走得从容,而不是自乱阵脚,把一点脏水和白胖的孩子一起倒掉。
今天的中国中小学老师,并不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更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发育;评价他们的不再只是成绩,还有“师生情感”;我们有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有持续了几十年的在职培训、教研组活动、听课观摩体系,有老带新的带教文化……所有这些,我们身在其中,早已不以为意,却因为参加国际测评,而被外来的眼睛敏锐发现,当成改变他国教育短板、实现更高效人才培养的“上海秘密”。
上海的教育,当然不等于中国的教育,尤其不能等于中西部的农村教育。北上广深乃至沿海省份、各省区中心城市,都算是中国教育大班级里的优等生。如今,这些优等生在世界教育界的眼里,已俨然与那些以教育水准高而闻名的国家和地区并列。探其缘由,是成绩单底下,既有中国传统教育经验的结晶,又包含着多年来向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学习、消化、改革的成果,两者缺一不可。
没有哪一种教育是抽象的“理想”。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而要有第一个北大清华,好的现代教育,都该握好自己的传统,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才能站上世界一流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