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内容体系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5-05-28 10:32:07

浏览量:

分享到:

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内容体系的设计研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视,也强调了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养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人文具有历史延续性,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巩固他们的文化认同,不能不首先诉诸自身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国学,最集中地体现了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思想精华和文化精华的宝库,是中华先哲的智慧结晶。国学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和传统技艺的有效载体,对于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牵引和就业的需要,高职院校对在校生人文素养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许多学校通过加强德育工作、举办社团活动、组织文明风采大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等途径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也取得了可喜成就,学生人文素养有了明显提高。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走在高职校园,学生遇见老师礼貌地问好已成常态。

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亏,甚至有些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高职教育健康全面发展,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反思改进。(1)认识上存在误区。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都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很容易给实践操作上带来误导,造成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现象。(2)教学内容设计上缺乏系统性。有的高职院校借口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把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人文课程削减殆尽,学校几乎变成了企业岗前培训基地。(3)实践中存在功利性。在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简单地确定为“4+1”模式,即五年的学制,学生实际在校接受系统教育的时间仅为4年,最后1年全部在企业实习。诚然,专业教育可以把学生锻造成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绝不能使其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种职业教育的功利色彩和短视行为使得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遇事不敢承担更不知内省,不能全面和谐发展。

在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特别是国学教育的缺失已明显暴露出来,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不高。2014年,我们选择省内五所高职院校分三个年级层次进行了国学知识素养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2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础国学素养偏低。例如,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能正确回答诸葛亮的仅有424人,占47.5%;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的问题中,不能正确回答出是孔子的有673人,占比高达75.4%;在徐州的“汉代三绝”是指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和(A.汉墓B.汉钱C.汉帛D.汉书)的选项中,选择A-D的人依次有59人(6.6%)、102人(11.4%)、526人(59%)、205人(23%)。甚至对于中国的古典名著,有的学生也接触较少,在问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中你读过几本时,仅有18.1%的学生回答全读过,有62.6%的学生读过其中的一到三本,还有19.3%的学生一本都没读过。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国学素养参差不齐,阅读范围相对狭窄,文史哲常识功底不扎实。这种情况表明,高职院校亟待加强学生国学知识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水平。

二、国学教育内容体系设计原则

在高职院校切实开展国学教育,不能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而是要精心设计出教育内容体系,设计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国学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从根本上讲,“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国学诠释的还是做人的道理,教人向善。梁启超曾说过,《论语》、《孟子》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律己格言,仍然是现代人类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蕴涵的传统美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厚待人的君子品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等。站在更高层面看,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也能点燃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使学生对祖国更有感情,使爱国不再是一句空话。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社会道德秩序只有覆盖到社会所有成员,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成为社会成员遵守的典范。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践行它,才不致和社会共同意识产生隔阂。因此,高职院校在遴选国学教育内容时,一定要首先考虑到教育的效果是不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积淀,孕育出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既强调客观条件,更注重主观努力;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既强调制度机制,更注重团队建设;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既强调亲力亲为,更注重兴趣和态度。在这种精神熏陶之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抱负。撇开“为了谁”这个命题不谈,国学教育的这种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仍然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坚守的人文元素。

高职院校设计国学教育内容,必须要以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导向,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国学知识,也要适度培养学生的传统技艺,学会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让学生通过国学的系统教育,变得有品味有涵养有格调有意境。

(三)培养学生职业操守

中华传统文化中涵盖丰厚的职业操守教育资源。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职业操守这一特殊的道德规范体系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社会主义职业操守在汲取传统职业道德之精华的同时,凸显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2014年6月颁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深刻指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主阵地,不应只专注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职业操守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何挖掘传统文化中优质的职业操守教育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提升高职生职业操守素质上,是摆在当前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课题。

职业操守包括诸多元素,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办事公道;讲求服务,甘于奉献,等等。而这些元素几千年前就已溶入到中华文化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发展完善。(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是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理应严肃认真、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做事要讲求诚信,不欺诈愚弄别人;崇尚节俭,杜绝奢靡浪费;充分考虑客观因素,最好在农闲时役使老百姓。这里所讲的“敬事”,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敬业,即恪尽职守。(2)以身作则,办事公道。办事公道自古就是老百姓的期盼和社会准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论语是论述办事公道最多的典籍。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等等,都是反映办事公道这一职业道德理念的。(3)讲求服务,甘于奉献。这一层面的职业操守理念最具典型的代表当属宋代的范仲淹,他在《岳阳楼记》中直抒心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人以大局为重、超越个人忧乐、甘于奉献的典范。

高职学生作为经过系统技术技能培训的专业人才,毕业时要走向社会,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细胞单位,要参与社会的分工与协作,更要参与市场经济的各种竞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最终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而员工在企业里发展得怎么样,也不单纯依靠过硬的技术,情商有时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前途。恪守职业操守就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国学教育内容体系时,必须要考虑培养学生职业操守的需要。

(四)开发学生智力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传承数千年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文行文流畅,对仗工整,前后押韵,便于记忆。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和《千家诗》等无不如此。有一句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适当背诵一些古代经典,不仅有益于学生习养人文、立身行世,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也大有裨益。有资料显示,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诸多益处:人格优化,身心健康;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大大提升;语文能力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国学教育内容体系时,要安排一定量的内容健康、格调高雅、韵律规整的篇目,方便学生诵读,培养阅读兴趣。

(五)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一方面,依靠对国学知识的汲取,另一方面,需要对传统文化技艺的修炼。琴棋书画素养是中国古代衡量人才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它虽然不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但粗通这些技能,确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德。

高职院校在设计国学教育内容体系时,不能忽略国学技艺的培养。软硬笔书法、围棋、篆刻、国画、民乐、剪纸、香包、地方戏曲等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或地方民俗特点的技能,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到国学教育内容体系中去。通过开展国学技艺培训,增强学生艺术修养,提高对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的感受能力及审美体验。

三、适应高职特色的国学教育内容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其培养对象无论从年龄结构上还是知识结构上都不同于大学生和中专生,也是未来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特殊群体。考虑高职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将来岗位的实际需求,学校安排国学教育内容应涵盖技艺层、知识层和修养层三个方面。或者说,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内容体系包括技艺层、知识层和修养层三个层次。其中,修养层是核心(综合行为表现),知识层是基础(内化于心),技艺层是载体(外显于形),三者层级分明,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由外到内逐层递进,形成完整的国学教育内容体系这一共体。

 (一)技艺国学

这一层次的国学教育内容处在三个层次的最外围,主要教授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起国学,首先想到的是国学知识,属于理论领域。但国学的精髓不仅仅局限于理论领域,它还体现在实践领域,国学技艺可被传承、复制。国学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制度、民俗等内容,国学技艺则涵盖书法、绘画、京剧、武术、中医等领域。如果说知识国学可以靠诵读来实现,那么,技艺国学则必须依靠在实践中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能获得。

高职院校进行技艺国学的传承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将来的职业取向,有针对性地分立开设。例如,财会专业对学生数字的规范书写和精准的计算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写得一手好字、讲得一口普通话、练得一手好算盘,所以,应该传授软硬笔书法、珠算等中华传统技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锻造学生绘画、民乐、剪纸等传统技艺能力;而对于武术、民族舞蹈、象棋、古筝、地方戏曲、香包等国学技艺,则可通过开设国学兴趣课、组建社团等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传承,提高学生的精神情趣。

(二)知识国学

在国学教育内容体系三层次中,知识国学占据较大比例,是学校国学教育内容的主体,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最明显。学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必须要加大知识国学的教育力度,让学生做到“仁义礼智信”,“积跬步,致千里”。

知识国学内容体系庞大,高职院校限于学时,在安排学习内容时,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专业需求,精心甄选,合理设计,形成积极、有效、完整,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国学教育知识内容架构。下面提出对知识国学内容架构的建议。

1.《三字经》。《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是高职学生的必背读物。

2.《弟子规》。《弟子规》字字珠玑,具体列述一个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一直以来,《弟子规》都被誉为是入学儒家典籍的基础,是孔子关于如何规范人性教育的总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劝诫人们如何弃恶从善、成就圣贤的经典解读。

3.《论语》。《论语》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包含了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强调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视“仁德”,注重修养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精读《论语》,可深刻领会儒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念中的仁义礼智信忠恕诚宽直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德修心,实现身心合一。

4.《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最重要的著作,来源于生活和万物,对万物关系有着精准把握和理解,让人常读常新,实现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融合。学生熟读《道德经》,可领悟何为道、德、无为、虚静、柔弱、有无,更可领会老子的处世之方、对事物的观察之法、对欲及知的态度及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

5.《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是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作为《四书》之首,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它系统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6.《孟子》。“亚圣”孟轲,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对性善与恶、功与利及天、性及浩然之气有着深刻认识。学生研读《孟子》,在于能从孟子恢弘浩阔之气、纵横雄辩之辞中,体悟和传承孟子存心养性的思想境界,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与人生。

7.《中庸》。《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阐述人性修养有关哲理,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8.古典文学名著。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光辉的经典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受人推崇的瑰宝。其中,《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读四大名著,相当于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以上八个方面的知识国学,内容深浅不一,论述重点各异。学校在安排学习时,可分年级开设。以五年制高职校为例,一年级学生要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二年级学生宜诵读《大学》《中庸》和《论语》,三年级学生可熟读《道德经》和《孟子》,四、五年级学生应研读古典文学名著。

(三)国学修养

除了知识和技艺,国学还包括思想与价值系统,这是最高层次的国学,是技艺国学和知识国学的升华和综合体现。如传统道德中看似抽象的仁义礼智信等基本内容,具体到某个人的行为就是非常具体的,包括对国家的忠诚、对信仰的笃定、对事业的热爱、对别人的友善。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间、所历所为的一件小事无不折射着这个人的涵养与修养,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的是国学修养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设计国学教育内容,不仅要诵读精典,传承技艺,更要注重在生活中的践行。

传统道德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课堂上老师空洞的说教,更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时,必须安排一定量的国学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1)艰苦朴素训练。古人说:“俭能养志”。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日或义务劳动周活动,让学生体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动艰辛,锤炼意志。(2)勤劳善良训练。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可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公益活动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积极进取训练。圣人孔子一身才华,立志报国,却仕途不顺,不被鲁哀公重用,最后改行从事教育,成就了教育伟业。学校可开展挫折教育,如组织拓展训练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4)文明礼仪训练。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文明礼仪的典故,如曾子避席、程门立雪、张良拜师等,学校可开展文明礼仪实训、古人文明礼仪研讨等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通过上述国学教育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把国学修养具体化为学生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依然滋润着我们现代人的心田。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行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终身幸福指数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但是,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涵盖全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产生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欠发达的古代的国学经典,有些必然会打上落后和消极的烙印。高职院校在设计国学教育内容体系时,必须要结合时代进步、学校实际和学生个体需要,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向学生传递国学正能量,真正实现通过国学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
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
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高职 国学 院校甘肃轨道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初中生学什么专业好 男生学什么专业好?

今年南昌市属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招29435人

山里高职来了清华总裁班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