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宁:小规模学校“变形记”》
《湖南株洲:激发小规模学校活力》
《河北涞水:补足小微学校发展的“新鲜血液”》
《甘肃平凉:激发小规模学校内驱力》
《四川广元:不让乡村校因弱消失》
·寻找小而美学校
今年6月27日至9月18日,中国教育报基层新闻版推出“寻找‘小而美’学校”系列报道,相继刊发了5组重要报道,以主打通讯、配发评论和图片的立体形式,聚焦浙江景宁、湖南株洲、河北涞水、甘肃平凉、四川广元在推进小规模学校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
报道刊发后,形成了关注小规模学校的集中态势,《人民教育》等多家媒体全文转载报道,教育部相关司局对报道对象开展了调研,引发极大的关注和社会影响。
启示一:
关注基层的共同呼声
这个系列报道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各地尤其是基层学校和老师的一个共同的呼声:要重视和加强农村教育。
长期以来,基层新闻版的定位是关注最基层老师的点滴努力、最基层学校的点滴变化、最基层教育部门的点滴进步。为了获取最鲜活的故事,最近几年笔者长期行走在基层、采访报道基层教育,特别是经常深入到农村,关注农村学校的变迁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在采访和调研中,很多基层教师普遍反映,农村教育尤其是神经末梢的小规模学校亟需高度关注与重视。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一直在持续进行,伴随着城镇化、农村人口减少等新形势,目前保留下来的农村学校,大多数都是小规模学校,存在着硬件建设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班师比不协调、教师专业发展迷茫、内涵发展不强等问题。
这些困难,既有历史欠账,又有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更增加了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的难度。
一位县教育局局长告诉笔者,有时往往是硬件的问题马上要解决了,人的问题又出来了。人的问题又牵扯出新的钱的问题,有点应接不暇。
基层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政府的责任。根据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文件。这对基层而言,真的是福音。
而且令人欣慰的是,采访中,笔者看到了一群坚守农村教育的校长和教师、一批努力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局长,这些都让人感受到了基层教育部门在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上的努力和信心,因此就有了此次系列报道。我们就是要把这种努力告诉更多的人,让这种信心激励更多的人。
启示二:
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在策划选题阶段,我们特意选取了东中西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县市,以期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所选取地方,既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又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既有平原和戈壁,又有山区和江城;既有民族地区,又有非民族地区。我们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横跨东中西部,基本涵盖了小规模学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科学的设计,获得了立体丰富的采访内容。在浙江景宁,我们看到了当地针对撤并教学点、微班教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在湖南株洲,我们看到了当地针对中部地区错综复杂的困局,给出的“三个优先”举措,快刀剪乱麻;在河北涞水,我们看到了当地针对太行山不同地域,增加政策的陡度和区分度,强化政策的引导力;在甘肃平凉,我们看到了当地在正确理念引领下,扎扎实实办教育的氛围和韧性;在四川广元,我们看到了兰州中专学校农村教师校长的自信和乐观、农村教育的美和好。
在上述地方,有的充分考虑的是当地的地域特征、有的着眼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的关注的是农村教育的自信问题。一些地方结合国家政策提出因地制宜的地方政策,例如景宁的变撤为改;一些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增加了政策的陡度和引导力,例如河北涞水。一些地方政策设计已经非常好,需要的就是扎扎实实办教育的氛围和不折不扣执行政策的韧性,例如甘肃平凉。
地域的代表性、政策的多样性,都增加了我们研究兰州中专学校小规模学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小规模学校,需要多样化的手段、多角度的考量,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模板。如果说真的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施策,切忌“一刀切”。
启示三: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持续关注和投入,需要管理者的正确理念和审慎决策,需要校长、教师的付出与努力。但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每个人对于农村教育的信心。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和国家,农村都是根,农村都是城市的基础。没有农村,就没有城市。
在“都往城里跑”的背景下,农村教育需要的是一份宁静和坚守;在国家对农村教育大投入的良好局面下,农村教育更应着眼于解决人的问题;当全社会都在讨论乡村凋敝的时候,农村教育需要的是一份自信和坚守。
反过来看,农村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农村自身的问题,需要系统改革和综合考量,需要城市学校的更多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城市教育的开放和包容。
就像每到周末,我们这些“城里人”总想往乡下、村里跑,其实我们是在寻找我们的根。希望我们这些“城里人”不要总是把钱和垃圾留下,把美好和希望带走。
社会一直在讨论乡村凋敝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乡村文化的问题。而对于一个村庄,学校就是村里的文化高地。学校里的老师,就是那个“最有学问的人”。
一路采访下来,最令笔者感动的是,我看到了农村教育人的信心和农村教育的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能坐在自己村里的学校里,读书学习玩耍。这种美景,从脑海里走到了现实。
在株洲县农村学校清水塘小学,新竞聘上岗的校长朱锦阳,把一间间曾经弃用的教室,改造成焕然一新的功能室,把当地人“看不上”的根雕、果木种植、陶艺、剪纸、舞龙灯等“土课程”,变成了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广元市旺苍县盐河乡小学,学生一下课便在像花园一样的校园里捉迷藏、玩过家家。一些学生看学校菜园没有围墙,便将营养餐喝的牛奶盒做砖头,把菜园搭建成童话中城堡的模样。
微信公众号:gsrtts
轨道运校学校东校区
咨询QQ:3239182397 2993815968 297246814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551-575 400-0931-658. 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蒋家坪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