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论坛综述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并开始步入实施阶段。在此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的教育如何实现协同发展,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话题。2015年11月21日-22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分设“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论坛。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就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实践探索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协同对策等议题展开讨论。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但是,如何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到 2020年‘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到 2030 年‘公务服务水平趋于均衡’”,这仍然考验着决策者和研究者的智慧。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系统工程,它既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轨迹,也有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方中雄研究员认为,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各协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好教育资源的协同共享和三地教育体制、机制的一体化衔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研究员认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要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和探索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极,服务国家和首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现呢?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韩俊兰副书记认为,需要进一步明确教育在协同发展中的基本定位,合理设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结合点,加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研究员认为,需要从战略层面提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并重的政策导向,坚持省级统筹与区域统筹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兵副研究员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尽快明确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不同的教育领域和教育内容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荣长海研究员认为,就各级各类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具备更多的协同可能性。就教育的具体内容而言,考试招生、评价监测和教师培训等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协同空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研究员认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突破点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着力点在基础教育。
尽管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重视教育科研的支撑作用,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地方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三地教育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在推动教育协同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三地教育分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新挑战?三地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各自承担哪些分工和任务?国内兄弟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经验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有何借鉴?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韩俊兰副书记介绍了北京市为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而开展的工作。一是积极参与京津冀三地政府的交流沟通与协议签署。二是主动控制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考助学面授等教育规模,对教育的增量严把准入关。三是明确首都城市核心区教育疏解思路,积极引导核心区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整体迁出。四是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向远郊区县疏解。但是,北京市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或问题。例如 :为迁移人口提供优质便利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任务非常紧迫,首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进一步研究市属高校的办学规模、功能定位以及布局结构十分必要。这些问题牵系首都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甚至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败息息相关,需要首都教育系统统筹谋划,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孙善学研究员深入剖析了北京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和任务。他认为,北京教育要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有效疏解中心区人口;要通过教育的发展,使教育成为北京补偿周边地区的途径之一 ;要服务产业布局调整和企业外迁 ;要服务京津冀区域内城镇化和农民的转化。具体到各级各类教育的任务,他认为,北京基础教育的关键词是“满足”“均衡”“质量”“补偿”和“服务”;职业教育的关键词是“错位”“改革”“统一的招生考试和就业市场”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关键词是“定位”“质量”“创新”和“成果转化”;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关键词是“成人教育”。此外,他还建议设立京津冀教育大区,承担国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的具体任务。
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其亟需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剑萍研究员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教育产生的影响。他认为,由于承接北京部分产业,天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数将会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波动。而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求天津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与新的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另外,天津还需要直接承接部分北京疏解的教育功能。未来,天津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可以概括为“两区、两园、两联、一规划”。“两区”是指要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和武清区教育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行、先试作用。“两园”是指优化提升海河教育园和健康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承接教育资源转移和产学研合作的高端功能园区。“两联”是指加强区域高校的联合研究、协同创新,推进区域教育联盟。“一规划”是指在天津市教育“十三五”规划当中,要总体谋划天津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定位。
河北省虽然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为落后的地区,但是河北教育依然有自身的比较优势。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马振行研究员认为,从河北教育低投入高产出的教育现实看,河北教育具有成本优势 ;从横向与兄弟省市进行多学段比较看,河北具有一定的基础教育质量优势 ;从纵向回顾河北教育的历史看,河北具有较好的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优势。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要遵循优势互补、互惠平等、合作双赢的原则,结合各自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区域教育快速发展。马振行研究员建议,京津冀区域可以探索建立教育科学研究的独联体,构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推动课程资源建设的联合攻关。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以及教育协同发展的先行者,长三角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经验可以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借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董秀华研究员指出,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史上有两件里程碑式的事件。一是 2008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将此前长三角区域自发的教育合作活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二是 2014 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将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推入更深层次。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一体化实践,教育科研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从国家和区域的宏观战略层面思考顶层设计,注重对已经开展的项目实施绩效评估。这些经验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专家的发言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地方教育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地方教育要勇于打破传统地方主义框架的束缚,站在新的国家战略高度重新定位和谋划。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要凝聚协同发展共识,构建高效的教育协同机制,以创新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缩小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差异。
各级各类教育的协同对策
各级各类教育由于属性和特点不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任务和对策也不同。与会专家分别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然而,京津冀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三地中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生师比以及教师质量等存在较大差异。河北省教科所特级教师缴志清认为,应当通过建立教科研高端人员、课程研究高端人员和教学类高端人员的互访机制,建立超前的教育典型问题的合作研究项目以及京津冀联合教育智库等措施,促进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科研的协同发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凯研究员则主要关注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协同发展。他认为,推进京津冀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协同发展,要遵循“分类、自愿、助力和共赢”的基本原则。同时,重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数字京津冀的教育整体试验区。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着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天津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其职业教育发展有着两个重要的优势资源 :一是海河教育园区 ;二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延研究员认为,亟需建立“三个机制、两个平台”,以推动京津冀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三个机制”分别是指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调整机制、人才培养协作机制和教师联合培养机制。“两个平台”分别是指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她特别提到,在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调整方面,有两个典型案例值得深入研究。一是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发起单位,联合北京、天津、河北 17 所相关院校和 21家医院、企业建立的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二是针对京津冀轨道交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河北的 6 所交通职业学校正式加盟北京的交通职教集团,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京津冀交通人才。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学校和专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形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柳燕君重点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她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需求。在《中国制造 2025 北京行动纲要》颁布的背景下,北京的经济结构呈现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和低碳化的特征,北京将重点发展四类产业、五类产品和八个重点领域。而对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现状的分析表明,专业设置的覆盖面比较大,但是平均专业规模都比较小,专业布点相对集中和过于分散现象并存,支撑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明显不足。因此,她提出,应该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适应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的需要,主动适应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以突出品牌、优化结构、服务高端为目标,继续实行分类指导,鼓励增设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专业,动态调整传统专业。概括而言就是,依据产业禁限目录,疏解部分非首都功能,撤并一批专业。围绕高精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一批新兴专业。适应产业动态调整,改造升级一批面临转型的传统优势专业。
高等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角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燕研究员从全球和国家战略的视角,把握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她通过对国际公认的世界六大城市群进行研究发现,凡是经济发展高度一体化的区域,也正是高等教育资源富集的区域。京津冀区域在打造新的世界级城市群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要做到理念先行。要有大局意识,有差异化发展的观念,有开放办学的理念、有跳出教育以更宽广的视角把握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理念。高校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有多元的发展观、质量观和评价观。要有政府主导,统筹协作的发展观念。
与会专家围绕各级各类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独到见解。这对指导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京津冀三地需要以协同发展为指导思想,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
“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将成为京津冀教育科研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三地教育科研部门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围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开展相关的战略、规范和政策研究,为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 互利共赢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京津冀 发展战略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