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修身养性又可以增长智慧,既能为人生奠基又可以助之出彩,这样的思政课就一定可以走近学生,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日前,华中师大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发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高校与高中思政课存在衔接问题;喜欢思政课的中学生人数占总体人数的比例偏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感受普遍焦虑、孤独和自卑,只有15%的学生选择“有愉快感的正面情绪”。笔者认为,要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课程目标,从而为其人生发展奠基,思政课既要重教化也要讲逻辑,需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 衔接问题,实际反映出政治课缺乏有效的宏观顶层设计、各学段自成体系、忽视德育目标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等问题。譬如,在初、高中阶段,用总体目标代替阶段目标,忽视德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层次性;课程三维目标分离,重知识,轻能力、价值观的培养;应试教育割裂了德育内容的有序性和连贯性,评估方法滞后,忽视了德育过程的整体性和全程性等。本质上说,衔接问题不是简单的形式问题,而是关系到思政课的学科性质问题。 中学政治课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显然,政治课是修身课,重在践行。用应试的办法来修习,必有难以克服的弊端。从应试的角度来教学,师生均希望走捷径。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由于知识较简单,书面考查要求较低,一定程度上导致死记硬背。这样的课程,不仅知识学习乏味,对提高品德修养的实际作用也有限,而且因为其具有应试属性,存在加剧学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的可能。 面对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政治课应当从课标、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要在遵循社会发展逻辑、人的认知逻辑和成长逻辑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统筹设计,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教材编写要结合实际,持之有据,有说服力,站得住脚。要避免生硬说教,力求润物无声式的思想熏陶。那些理论上有分歧、实践中有偏差、暂时说不清楚的内容不宜进入中小学教材。知识不是信仰,要以理服人。 教学工作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理想和信念坚定、知识渊博、融会贯通、课堂教学平等开放、“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政治课一定可以上得生动有趣。至于“考”,无论是从促进教学还是从选材的角度看,都避免不了,关键在“怎么考”。“考”,要突出学科特点,不为难学生;“评”,要强调多元,不为难老师。学生理趣兼得,目标明确;老师胸有成竹,理直气壮。既能修身养性又可以增长智慧,既能为人生奠基又可以助之出彩,这样的思政课就一定可以走近学生,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 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