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到底靠不靠谱,可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博弈,更需要用成果来证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延生认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避免“运动化”,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训练。
部分高校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郭延生说,目前各级各类的创业大赛风起云涌,这些参赛的选手是不是最好的创业者?同时,各路基金对高校学生创业方案跃跃欲试,似乎到处都有钱。一旦与创业投资者交流,实际与表象根本不是一回事。
针对国内部分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技能培养的现状,常熟理工学院院长朱士中教授说,学生开一个咖啡店、小面包店不等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同专业教育相融合,与课程体系相衔接,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和创新精神的就业者。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都一直排在创业成功率之前。一所好大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才生产流水线:既要给大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环节。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教授指出,当前,政府部门在打通创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部分高校也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期间,学生必须以学业为主。”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孟状表示,该校不鼓励学生离开本专业的学习去开网店,而是倡导和支持同学们与学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新创业。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如何评价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开公司、做买卖,那么如何评价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以及大学生的收获?朱士中教授把这个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并期盼与国内高校联手去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办法。
台湾中华大学原校长沙永杰教授表示,大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比较少关注第二专业课堂学习与训练实践。据沙永杰教授介绍,台湾40%的高校有第二专业的创新创业学分课程,它与学生的主学专业分开。学生修满课程后可以领到一个对毕业就业有帮助的课程证书。
以台湾中华大学为例,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修满15个学分,就可以获得课程证书,其中必修课至少是6学分,在创新发明、智慧财产权、创意思考、创新管理和创造力训练中任选三门;选修课程为9学分,都是和创新创业创意相关的实践课程。
台湾高校还聘请一些有名的创新、创业人士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台湾中华大学请了有台湾“爱迪生”之称的邓鸿吉担任该校学生发明创意创新顾问。30多年前邓鸿吉先生在读高中二年级时,就发明了卫生间红外线感应冲水器,其申请的专利当时卖了150万元台币。现在,邓先生拥有专业化生产卫生间红外线感应器的公司以及200多项发明专利。
“这个事例告诉高校师生,发明创新并不难,只是我们能不能做好的问题。”沙永杰建议,大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要拘泥于开店做小买卖的低门槛领域,一定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敢于同企业一起竞争,与市场化的商品一道赛跑。
大学教育的主次不能颠倒
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周玉琢曾经三次创业,并被有关媒体称之为“最美的90后CEO”。她说,很多人认为大学的课程不重要,她不同意这种观点。
首先,很多创业者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好,是因为他们有追求完美的特质,学习能力非常棒,创业才有可能成功。其次,学好大学的专业课程是人生未来发展的第一步。第三,大学课堂外的创新创业课堂、讲座以及各种培训、比赛,对学生未来就业或创业都有好处。
朱士中教授认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上不能偏。对于大学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它培养的是学生不怕困难与失败的品质,重点解决的是精神层面和能力方面的问题。
同时,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主次不能颠倒。大学4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使其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必须和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
浙江30多所本科高校的书记、校长近日在宁波大学参加高校创新创业现场交流会后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专业学习为基础,通过创新性学习带动创新和创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在每一门课、每一个训练项目、每一个专题、每一个活动中,让所有的学生受益。温涛教授建议,高校要把产业和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具、新应用融入和更新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