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文化自信,才可能进行平等对话;只有坚守特色,才能实现持续良性发展。 据媒体报道,为给学区房降温,教育部门正在考虑推进多校划片,并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下,集团化办学正在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校群体发展模式。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牵头校的教育输出与办学引领,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再配置,提升薄弱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品位。但是,在牵头校的强力影响之下,也存在被帮扶校逐渐丢掉了原本定位和原有特色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牵头校需要主导建立教育要素流通共享机制,其他学校要由被帮扶校角色转变为教育发展协同校,要有学校文化自信和特色坚守意识。 高质量和共赢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主题。首先,要建立良性的教育要素流动共享机制。牵头校要明确,集团化办学不是复制另一个自己,而是进行教育的协同发展,从“虹吸效应”走向“填谷造峰”。当前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联姻帮扶式,二是移植提升式,前者主要是点上的输出与扶持,而后者则是从办学理念到管理模式的全方位输出。不管采取哪种模式,在集团化办学体系中,牵头校作为优质资源孵化基地,本身就通过“虹吸效应”富集了优质教育资源。而通过集团化办学进行校际联合,首先就要软化学校的资源边界,系统盘点自己的优势教育要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逐步形成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依靠合作领域建立实质关系,依靠工作程序发挥整体优势。 要达成共赢,教育要素流动就不能是简单的“单向输血”,否则可能会稀释牵头校的优质资源,破坏集团化办学的协同性与向心力。“单向输血”的背后是教育规模的扩张,往往会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如何改变“单向输血”的状况?牵头校如何从集团化办学中得到反哺?一是可以利用教育要素流通机制,进一步挖掘本校教育资源,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再生,比如年轻教师的跨校跟岗,部分学科的联片教研,教研组的几种网络备课,校本课程的联合开发等;二是集团化办学往往由行政推动,为了促进学校的协同发展,政府往往会给予政策倾斜,这有利于改变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社会监督和学校自律机制不完善等弊端,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优化教育要素,探索现代学校治理结构。 要想摆脱“绑架”发展、“蚕食”发展,实现共赢,还需要协同校文化自信和坚守特色。只有文化自信,才可能进行平等对话;只有坚守特色,才能实现持续良性发展。 作为教育资源主要输出方的牵头校,学校文化是强势的一方,比如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管理模式。但同样应该看到,学校的特色往往需要多年累积,逐渐沉淀,慢慢形成文化基因。如果这些被外来文化所取代,特色被泯灭,学校的归属感会变得无所依托。学校原本的教育生态一旦被毁坏,极难复原。 诚然,集团抱团发展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集团共同文化,以建立基本规范。但这种共同文化必须以承认并呵护学校间的差异性为基本前提,应该呈现出“联动、互补、支持、共享、协调、尊重、共生”的特点。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因为从本质上讲,学校之间永远不可能完全相同,而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发展动力。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