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代表委员建议职业教育设立“工士”学位,以激励职业教育学生,有一些职业院校的负责人并不买账,这颇令人困惑——职业院校不是一直期盼能授予学位吗?在笔者看来,设立“工士”学位,是有价值的,但价值不在于代表委员们所称的激励职业教育学生,而在于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课程互认、学分互认、学生自由流通的渠道,消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壁垒,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平等发展。
去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点为1103名优秀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就曾引起社会对“工士”学位的关注。但这只是一所学校的探索,“工士”学位,由于没有纳入我国学位体系,因此,这批学生授予的“工士”学位只具有象征意义,并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国家有必要调研、论证设立“工士”学位的可行性。
但必须意识到,设立“工士”学位,如果只授予一个学位,对职业教育学生和职业教育来说,并无多大价值,反过来可能强化“学历情结”。一方面,其对职业教育学生所起激励作用有限,按照我国的学位授予体系,就是授予“工士”学位,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比本科的学士学位要低——在国外,这也被称为“副学士”学位——就连二本、三本院校的学士学位,现在也对学生起不到多大激励作用,何况给高职学生颁发“工士”学位呢?无怪乎有职业教育人士说,这一学位谁要啊?
另一方面,在当前学历社会环境中,授予“工士”学位,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导职业教育以“学历导向”办学。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在职业教育领域出现,有的学校就盯着高职单招(中职院校)、专升本(高职院校)办学,这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背离。学生的学历层次虽然提高了,却没有培养具有现代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
从国外授予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学生副学士学位的经验看,其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学历身份,而是建立职业学院、社区学院与普通学校的流通渠道,把高等职业教育办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而非一个层次。学生在职业学院、社区学院求学两年之后,可以自由申请、转学到普通院校,普通院校的学生也可申请、转学到职业学院。在美国,一些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并不低,学校和名校还签有转学协议,这让职业学院、社区学院、普通院校,成为高中毕业生毕业时的平等选择,有的学生可选择进学费高、门槛高的名校,也有的学生达到名校入学条件,可却选择学费更低的社区学院。
我国也在尝试建立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但是,各类教育的自由流通并没有形成。在学分互认方面,往往是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认可普通教育的学分,而不是普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的学分;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流通上,主要是从职业教育流向普通教育的单向流通;就是从职业教育流向普通教育,还会有身份标识,用人单位会看学生的第一高等教育学历,那些专升本进本科,再考研、读博的学生,在升学时,当初的专科经历会被关注,在就业时,就是获得博士学位,还会被“查三代”。
说到底,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消除其低人一等的教育地位,给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平等的发展空间,给学生多元选择。给职业教育学生授予“工士”学位,应以此为目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