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纽带•品牌中心”办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秉承职业教育公益性理念,坚持“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取得了突出的集团办学业绩,有效促进了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集团化办学以其鲜明的职教特色、高效集约的现代管理理念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与实践正蓬勃兴起。本文拟就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作总结分析。
一、集团运行状况
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简称集团)正式成立于2010年11月14日,由40所职业院校、33家企业,1家行业协会组成。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任集团名誉理事长、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景喜瑞任集团理事长;无锡机电高等职业学校任集团秘书长单位、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任集团理事长单位。
集团办学自成立伊始,即明晰确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办学理念,“专业纽带”建立办学内联机制;“品牌中心”明确办学价值取向。办学理念的内涵要义为:一是实现优势互补,品牌学校对接品牌企业;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教育渗透品牌技术标准,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辐射。
在4年多的办学实践中,集团坚持“专业纽带•品牌中心”办学理念,研究探索了集团集约化管理模式和融合式发展机制,并设计了与之适配的平台化运作办法,取得了突出的集团办学业绩,有效促进了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托集团办学开展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被评为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集团合作办学模式阐释
(一)“集约化”管理模式,架构科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集约”意喻约束、节俭、高效。集团提出“整体建构”原则,从“价值观”和“方法论”两个维度,“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平台构建”三个角度探索管理模式,促进形成集团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1.以公益为原则,架构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联合办学机制
集团办学必须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与支撑,集团建设才会超越普通意义的组合,迸发生命活力和创造力。江苏•发那科数控职教集团秉承教育公益性原则,在尊重集团成员单位各自独立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以“促进教产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共同价值取向,架构形成多方联动育人体系,着力促进集团办学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2.以制度为主线,着力创建集团共建共享保障机制
共同体行动应讲求科学性,制度性。集团建设积极采取顶层设计思路,研究建设整体行动框架,建立健全管理与决策制度。在历时两年的筹建期,集团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集团办学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纲领,编制集团发展规划及系列管理办法。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师资员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集团年会”等多种工作方式,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保障集团办学规范有序发展。
3.以平台为载体,有效构建集团长效发展运行机制
平台化运作是一种围绕合作办学需求的对运作模式的整体架构和方式整合。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集团网站,网站内容充实,公共服务信息均能即时更新与发布,如企业信息、科技信息、学校信息、就业创业信息、培训信息等。企业信息包括产品信息、人才信息、服务信息等;学校信息包括人才培养、专业信息、课程设置等;科技信息包括行业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等。网站并实现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链接与信息动态传递功能,构建形成校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采取政校企多方投资办法,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此外,集团还统筹构建了课程开发平台、师资培养平台等,促进形成集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二)融合式发展机制,建立利益协调共享机制
集团以专业为纽带明晰确立利益协调与共享机制:政府通过统筹协调,集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企业通过四进(进学校、进实训室、进教材、进师资),扩大影响、推广技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并进行人才储备投资;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集团建立融合式发展机制(图1),落实“企业四进”,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渗透到教学一线,实现教学链对接产业链,巩固利益纽带,推进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
1.专业融合产业——“工学融合”实训平台
以先进的技术引领专业前瞻发展。集团依托企业技术力量统筹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学校据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策略,做好专业发展规划。政企校多方投资,坚持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按照品牌技术标准和品牌教育标准建设“工学融合”实训平台。集团经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在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现已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培训基地8个。基地建设经过严格论证,融合“学、产、研、培、训、赛”功能,成为示范性教学基地、培训基地和研发基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工学融合”实训平台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实施路径。通过专业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轮岗实训企业和顶岗实习企业的工学融合,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不间断,实现职业能力的“岗位化”培养。
2.课程融合岗位能力——“职业化”课程开发平台
集团引进企业标准,逐步开发形成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的特质是基于“课程对接专业和岗位”的课程整体构建。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整合:课程融合“技能实践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综合能力”。课程整合原则遵循“基础类课程综合化、技术类课程理实一体化、技能训练类课程项目化”。二是课程对接:执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校考核与社会鉴定、校内实习与校外实训的对接统一。三是课程重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重构“工学融合、理实一体、产学合作”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情景和岗位要素,开发工学融合特色教材。四是资源开发:实现三个突出,突出校企合作突出资源特色,突出技术特色。
集团由发那科公司牵头,组织编写“FANUC数控系统”系列教材,如:《FANUC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 《FANUC数控系统PMC编程》 《FANUC数控系统维护与维修》,这些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各应用中心、相关院校以及企业员工培训中使用。教材发行后深受欢迎,两年内发行量逾万。
3.师资培训融合职业标准——“FANUC认证”师资培养平台
开展“FANUC认证工程师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培养质量标准。培训由校企共商制定项目,采取学校与企业按模块分阶段负责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轮流执教的工学融合模式。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与发那科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集团秘书处制定师资培训计划,以“发那科数控系统调试与PMC编程”“发那科数控系统维护维修”等为主要内容,由发那科公司提供有关技术资料,校企共同培训教师。培训以数控机床的机械装调与维修、数控机床的电气装调与维修等技术工程实例为主要内容,有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集团秘书长单位还开展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能资格鉴定考核;作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开展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开通了无锡地区相关企业技术培训服务。目前培训工作已开展15期,覆盖65所学校。培训获得各地学员普遍赞誉。
4.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了联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做法和特色如下:一是订单“渠道广”,集团统筹安排,将成员企业用工计划分配给相应成员学校,促进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二是培养“双元制”组建冠名班,校企协商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制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实现人才共育。三是评价“多元化”,将行业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
典型成功案例如:无锡机电高职与苏州宝玛数控设备公司合作组建的宝玛数控国际班。校企为冠名班量身订制学习和工作内容,并共同研究制定相应工学管理制度。在企业设有学生实习岗,在校内建有宝玛数控实训室,学生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学习计划。此合作为学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发展思路,也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集团主要办学成果
(一)建设了优质教学资源
标准研究:主持完成全国机械行指委重点课题《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开发的教学标准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开发江苏省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4个,课程标准100门。
专业建设:立项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项目3个。建成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2个。35所学校建成省级加工制造类品牌专业。
课程建设:开发校企合作特色教材45本。建设省级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及数控综合实训仿真平台。
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集团专业与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建设成果 |
备 注 |
专业建设 |
1.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项目 |
3个 |
2.江苏省加工制造类品牌专业 |
35所学校
共计43个 |
3.江苏省职业教育数控技术技能教学研究基地 |
4个 |
4.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 |
32个 |
5.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
4个 |
6.FANUC数控系统培训基地 |
8个 |
课程建设 |
1.全国中职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
1份 |
2.江苏省中职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
4个 |
3.江苏省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课课程标准 |
100门 |
4.校企合作教材 |
45本 |
共享资源库建设 |
1.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精品讲义 |
1份 |
2.江苏省国示范加工制造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
16项 |
3.江苏省中职教师加工制造类专业网络培训课程 |
1项 |
4.江苏省数控综合实训仿真平台 |
1套 |
5.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 |
7门 |
(二)培育了优秀“双师”团队
集团为学校培养“FANUC数控系统认证工程师”67人,为企业培训员工1307人次。培育全国职教名师4人,全国金牌教练48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1人,江苏省技术骨干129人。
(三)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成绩卓著: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技术专业竞赛中计获25金,在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中囊括数控技术项目状元奖。
集团毕业生99%取得中级职业资格,85.2%获得高级职业资格,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
两所学校被江苏省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2012年成果完成单位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高级研修班”上作题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案例分析》的讲座,取得良好反响。
(四)提升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集团办学促进了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全面对接,引领并带动了区域职教数控教育的发展,为区域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集团校企合作研发基地成为技术创新、推广和促进中心,提升了教师员工的研发能力,提高了合作效益。校企合作科研团队申获国家专利47项。如联合研发的电加工数控实训生产型教学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企业的“进校计划”,对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FANU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由2008年的54.4%提高到2013年的59%。
四、集团办学成果示范推广性及社会影响
(一)引领区域职教数控专业教育发展
集团办学引领了成员学校专业品质发展,提高了成员企业生产效益,为区域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2011年集团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国示范”职教集团特色项目协作组组长单位。教育部鲁昕副部长2011年在教育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对本集团办学给予肯定。
(二)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
集团办学坚持教育公益性,为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全国职教师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集团秘书长单位无锡机电高职校,2011年经教育部评估,被认定为独立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担教育部国家级和江苏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47批、3023人次,培训工作受到普遍赞誉。
积极开展了对滇西地区的帮扶支援。2012年4月,集团被教育部遴选为10个东部地区职业教育集团之一,与滇西中等职业学校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出席座谈会。2012年12月,根据中央战略部署,在教育部协调下,集团与滇西大理州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无锡机电高职校与大理白族自治州职教系统开展互访学习活动5次,并于2013年免费为大理州16名专业骨干教师提供了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培训,培训获得学员一致好评。2014年牵头组织21名大理州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来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
(三)产生显著推广效应
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树立了“专业纽带•品牌中心”集团化办学理念,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论”,该理论为实现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思路。《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
《职业技术教育》先后两次就本集团办学作专题述评。集团办学经验曾先后11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交流汇报。集团办学作为典型成功案例,引起社会关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在组建全国性跨区域的“机械行业新能源装备产业职教集团”和“现代模具产业人才培养联盟”等工作中借鉴本成果,取得显著成效。无锡市教育局借鉴本成果组建了“无锡数控职教集团”,促进了无锡地区数控行业的教产互动。
综上,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取得了突出的办学业绩,引领并带动了区域职教数控教育的发展,为区域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今后集团将继续反思实践,在“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办学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合作办学效益,提升反哺社会能力与示范辐射能力,并继续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支援,为中国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