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头看,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部高等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充分运用国家倾斜性支持政策,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新增教育财政经费始终保持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在对西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奖补、国家奖助学金名额和资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奖补资金等方面,都向西部省份倾斜。在高校设置、学位点审批、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向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倾斜。同时,国家还通过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引领西部地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此外,2001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通过10多年的对口支援,显著提升了西部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学校管理水平。
二是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和在学研究生达到594.09万人和37.45万人,较2007年分别增长41.29%和50.76%。云南高校数量达到69所,比2010年增加6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7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14.3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8%,比2010年的20.02%提高了5.78个百分点,每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166.2人。
三是条件明显改善。从硬件方面看,随着国家和西部各省份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西部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3年,西部普通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6.81平方米,生均图书达到68.39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7327.67元。从软件方面看,随着国家持续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一批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的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对区域内其他高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了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冷静看,发展形势严峻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西部高等教育进入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全面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从常规发展向跨越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争创一流难。纵向比,西部高校成绩显著;但横向一比,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差距巨大,表现在高水平人才队伍及高层次学术平台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优势特色学科明显偏少、国际化水平低等。很大一部分高校仍然沿袭老套路,贪大求全,缺乏科学定位,缺乏分类指导,缺乏合理分工,缺乏特色、差异化发展,办学都是在拼规模化、重复化、综合化,路子都是举债、建设、升格、扩招——再举债、再建设、再扩招,陷入了“水多了掺面,面多了掺水”的怪圈。
二是财政经费增长难。近年来,在中央大力支持下,西部各省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竭尽全力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但与此同时,几乎所有高校都反映办学经费紧张,高校书记、校长明显感觉“日子越过越紧”,希望政府进一步增加投入。但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各省份既要稳增长,又要减免税收促进产业发展,各省份财政增收变得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卫生、基础教育等支出压力越来越大,财政持续、大幅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可能和空间已不大。
三是债务化解难。近年来,高校负债过重,不仅制约了高校的发展,也给高校和谐稳定造成一定隐患。为推进化债工作,各高校领导的主要精力花在了“找钱”上,部分高校大幅压缩教学经费,甚至有的高校生均实习实训经费只有13元。
四是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当前,国内宏观就业形势仍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日趋复杂严峻。
五是民办高等教育拓展难。近年来,西部民办教育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民办高校特别是优质民办高校“吃不饱”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进一步扶优、扶强、扶精,加快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更多、更好地办高等教育,是推进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篇大文章。
三、朝前看,必须深化改革
面对当前我国高校竞相发展、竞争加剧的态势,面对加快发展的新要求,西部地区高校应该深刻总结得失,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要求。根据国家“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要求,努力提高适应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切实办好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实现以上目标,建议实施“三项措施”,引导“三个方向”,明确“三项制度”。
(一)实施“三项措施”。一是要控规模。自高校扩招以来,西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但部分高校办学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导致学校办学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各高校要结合各自发展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分类、科学定位,让不同的高校能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发展定位、目标、分工、特色和任务,坚决克服“大而全、广而范”的问题,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要对高校办学规模进行精确核定,在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总体招生规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西部各省份传统的“老牌”高校,比如像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要严格控制其本科生招生规模,新增计划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让公办高校回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把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更多地交给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
二是要减负担。如今,面对较大的社会压力和债务危机,部分高校犹如“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使得学校在高端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对外交流以及科研投入等方面难有大的作为,不利于高校正常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此,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债务化解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给高校“减负”、“松绑”。同时,高校自身也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债务化解方案,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深化后勤改革,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想方设法把债务化解到最低程度,确保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上。
三是要调结构。一要调整好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结构,适当控制公办高校发展规模,积极引导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二要调整好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培养层次结构,既要培养厚基础、宽领域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业务精、实操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三要调整好专业结构,各高校要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巩固和做强优势学科,努力打造特色学科和亮点学科,避免“热门专业”重复布点、“冷门专业”布点过少等突出问题。
(二)引导“三个方向”:提质量、增效益、塑特色。通过合理控制规模、减轻债务负担、优化调整结构等措施,引导高校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高质量和争先进位的轨道上来。
(三)明确“三项制度”。一是分类管理制度。根据高校办学类别、办学类型、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和分类服务,推进高校特色发展。二是财政保障制度。在确保高等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改革财政拨款制度,把生均拨款改为定额加逐步增长的拨款机制,引导公办高校控制规模,内涵发展。三是考核评价制度。改进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立教育部门、专家学者、高校师生、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中介组织多方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分类评价机制,依据高校的不同类型、目标定位和办学要求,确立评估内容和标准,科学评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育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各项工作。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
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展为 云南 西部 甘肃轨道,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轨道交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