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东省枣庄职业学院教师王其平
王其平(中)在给学生上课。本报记者 魏海政 摄
“第一锯非常关键,既要稳,又要准。这一锯下去就要锯正,后面继续往下锯才能锯好。”近日,在山东枣庄职业学院的钳工实训室里,该校钳工实习指导教师王其平一边观察纠正学生的动作,一边捋捋袖子拿起钢锯,埋头示范起来。
“老师,万一这第一下锯下去就锯偏了怎么办?”有学生问。
“还是要照画好的线,一点一点纠偏,耐心地往回锯,直到锯回既定的轨道上……”王其平一边解答,一边稳稳当当地锯起来。旁边的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动作,露出佩服的神情。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其平在钳工实习指导教师的岗位上只问耕耘,一干就是20多年。也正是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岗位上,王其平练就了“目测配钥匙”等过硬的本领,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锲而不舍:练就钳工“神技”
“王其平老师的起点并不高,但学问功底却很深。”与王其平共事10多年的同事袁正歌说。
1987年,王其平初中毕业,来到当时的枣庄劳动技校学习钳工。“他出身军人家庭,为人老实,上课学习非常认真,动手训练时也非常刻苦。”王其平当年的老师杨建国说。
1990年,王其平考上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3年后,他以钳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到枣庄技术学院任教。在此后的工作中,他一直没有放弃理论技术前沿的钻研,取得了研究生学历,被破格评为副高级职称。
在常人看来枯燥无味的钳工,王其平却在其中找到无穷乐趣。2006年,他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分两部分,理论知识占30%,操作占70%,内容是六角形体组合加工。
王其平先根据加工工艺画好线,然后一步一步地加工每个面,每一步都特别仔细、小心。“当时精神高度紧张,要保持头脑清醒,哪一步加工的精度达不到要求或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整个工件全部失败。”王其平说。
6个小时紧张的比赛终于结束了,王其平以精湛的技艺荣获钳工组第一名。
王其平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经过刻苦钻研,他练就了一项“目测配钥匙”的特殊技能。
2007年,山东省举办“十大劳动之星”竞赛,其中,钳工组比武大赛有一个表演项目——“目测配钥匙”。当时,王其平事前准备的是看着“一号三环锁”的原有钥匙,再配一把新钥匙,要求能打开锁。
但比赛时,裁判突然临时加大了难度,对王其平说:“如果你只看一眼钥匙,然后盲配钥匙,这样配出来的钥匙能打开锁,才真正能说明你的水平高!”
目测配钥匙很难,只允许看一眼盲配钥匙更难!现场很多人都替王其平捏了一把汗。但他并没有被吓倒,凭着平时勤学苦练的功底,决心放手一试。
王其平按要求配好钥匙,裁判把钥匙插入锁槽,在桌子上轻轻向下一按,“吧嗒”一声,锁被打开了!
王其平技惊四座,又获得了钳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熟能生巧,克服难点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多练习、多研究,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每配完一把钥匙,都能打开锁。”王其平说。
职教尖兵:教学中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自己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作为实习指导教师,王其平也毫不含糊。他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考虑到每名学生的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开展小组教学、分层教学,又能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对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兴趣盎然,调动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深受学生喜欢。
在实习指导教学中,王其平的一个典型精品课例是利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价“五步教学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习教学,教学生制作一个钣金锤头。
学生组成小组,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教学。在咨询阶段,学生先根据王其平的引导,搜索、查询钣金锤制作的相关资料,分析图纸、材料、作用,加工方法等。在计划阶段,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编制钣金锤的加工工艺,并讨论其合理性。在决策阶段,各组推选一名学生,汇报展示小组讨论编制的加工工艺,在全班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方案。然后,各小组开始实施方案,根据确定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训练。在最后的评价阶段,各组学生相互检查制作的工件,汇报加工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王其平会对学生的工件挨个儿进行检查,对检查情况和巡回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
“在最为基础的锉削配合训练中,也要对每名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既要考虑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好,还要考虑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学得会。”王其平说,他采用分层教学法,在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方面进行了调整,分为尺寸精度低、尺寸精度中等、尺寸精度高3种要求。“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也能达到技术要求,在巡回指导时再对他们多表扬、多肯定,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就能不断进步,更好地达到实习训练目的。”王其平说。
“王老师和我们一样动手参加设计训练,根据情况进行尺寸检查、平面锉削示范、边示范边讲解,从来不会讲完方法后就让我们自己练习,而是一直在旁边细心观察每个同学的操作情况,随时指导,经常手把手地纠正错误,教我们练习,一两个小时下来,经常汗流浃背。”学生王伟光说。
在王其平的精心指导下,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在历年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合格率均达到了100%,参加工作后也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很多学生家长听说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着王其平老师学习。
“三检六勤”:锻造职校生学习热情自信心
作为钳工,对于一般人看来枯燥乏味的“锉、锯、錾、画、钻”这些基本功练习,王其平也有办法让学生喜欢钻研。
“十六七岁的学生,常常会有自己喜欢的某个造型,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生对某种造型的爱好、热情和好奇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一些他们自己喜欢的造型设计,比如五角星、心形、十字架等,再加工制作出来。”王其平说。
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王其平又自然而然地把锉削、画线、测量等基本功要点融入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
在20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中,王其平逐渐总结出一套“三检六勤”教学办法。“三检是学生自检、学生互检、教师再检;六勤就是勤走动、勤观察、勤动脑、勤讲解、勤动手、勤总结。”王其平说,“因为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教师要掌握学生训练的整个动态过程,就必须勤走动、勤观察、勤动脑、勤讲解、勤动手、勤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每名学生的训练细节,及时发现训练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练好技能。”
“这套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没有多年的执着钻研和刻苦实训锻炼,是很难总结出来的。”袁正歌说。一到寒暑假,王其平就会跑企业、下工厂,紧追企业生产前沿的技术和要求,回到学校后,又一个人在实训车间刻苦钻研,攻克技术难题。“酷暑时节,偌大一个实训车间,就他一个人在那里钻研操作,空旷的车间和一个独自忙碌的身影,常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心生敬佩。”袁正歌说。
王其平非常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热情。他班上有一名学生,平时表现懒惰散漫、无视纪律、经常旷课。王其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专门抽时间去学生家里家访,原来这名学生父母过早去世,跟着哥哥生活,哥哥又忙于生计,疏于管教,缺少关爱和家庭教育。
王其平不动声色,一有空就找这名学生聊天谈心,并在日常生活上关心帮助;在学生经济困难时,他自掏腰包给予经济支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慢慢地,这名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如慈父般的温暖和关爱,逐渐改掉了不良习惯,开始发奋学习,顺利完成了学业。
王其平也从不抱怨学生基础差、习惯不好等问题,而是尽己所能,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尽心尽力帮助每名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张海潮悟性很好、模仿能力特别强,但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巡回指导时,王其平经常有意识地和张海潮聊一些优秀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发展都很好的例子,不断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在修理液压升降机时,我让张海潮组织几名学生进行修理,遇到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琢磨,最后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能够独立圆满地完成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张海潮内心散发出一种成功的喜悦,逐渐增强了自信。后来,在王其平的鼓励下,张海潮勤学苦练,参加系里的各项技术比武,还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作为指导教师,还要近距离接近学生,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逐步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王其平说。
大国需要大工匠,职教熔炉炼真金。在枣庄这片曾经产生了墨子、鲁班、奚仲等这些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先辈的土地上,虽然出了名、获了大奖,王其平依然是那么的谦谨平和,一如既往地在实习指导一线做着普普通通的钳工指导教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以一个平凡人的努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师生爱戴,还获评“山东省首席技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师生心服口服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
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http://www.gs-yx.com/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枣庄 山东省 教师 甘肃轨道,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