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行业企业座谈会在京拉开帷幕,教育部职成司副巡视员谢俐和包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培训部郭肇明主任在内的机械、煤炭、通信等10多家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负责人汇聚一堂,与会嘉宾围绕主题 “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展开深入讨论,并分别进行了精彩分析。
参会的行业企业代表取得共识:支撑中国制造走出去战略,必须制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中间,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谢俐在讲话中指出,“李克强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是新一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几大教育板块中,只有职业教育设立了活动周。职业教育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架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桥梁。”
郭肇明结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年来在物流行业职业教育培训方面所作的工作,明确了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以及中物联推动下物流技能人才培养状况与新时期物流人才培养展望。并表示将加快建立完善的行业人才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行指委的作用,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和教材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推行产教合作,实现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引领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工作向国际化水平迈进。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娓娓道出一系列数字:在机械行业,有着10万多家企业,1800多万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除了一部分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55%都是技术工人。每年9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都来自职业院校,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支撑着中国制造业从‘十一五’到‘十二五’10年间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制造业以1.995万亿美元的总值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让世界为之震惊。这里面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一是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二是近些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落实,使职业学校毕业生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和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0年前,
中职毕业生进企业后,需要大概一年的时间才能独立操作,而现在,这个时间大大缩短,只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陈晓明还介绍,未来发展
职业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领域:一是新兴领域,如智能化制造、绿色制造、3D打印等产业;二是基础技术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另外,他还重点强调了要培养伴随“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
职业教育人才。
“我国要实现由生产制造大国向生产制造强国转变,更离不开职业教育。” 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滕伟指出,包括技术技能人才在内的创新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的四大支撑之一。研究型人才可以从国外引进,而技术技能人才只能靠自己培养。怎么培养呢?必须要发展职业教育。我国是世界第一生产制造大国,但却不是生产制造强国,目前还处于第三方阵,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强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制造2025”设定了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中国制造要迈进世界生产制造强国的行列,进入第二方阵。
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秘书长葛维明说:“虽然时间紧张,为迎‘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我们的模拟矿井、教学矿井全部对社会开放,让大家下井参观,了解我们行业不再是带血的煤,而是到了铜墙铁壁阶段。”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总经理赵丽霞动情地说:“全国职教会的召开,让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投以了更多的关注,行业也对职业教育投放了更多的精力。这次‘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举办,让我真心感到,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据赵丽霞介绍,截至目前,有色金属行业中共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4名,“全国技术能手”135名,另有60名“有色金属行业技能大奖”获得者和549名“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这些优秀人才绝大多数出自于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行业的发展进步、转型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色金属行业中一些大的企业,如中国铝业等,早就走出了国门。但企业在非洲等地建厂后,却面临一个困难——必须对当地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而这样的培训亟须国内职业院校的支援,课程资源也亟须转换成英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主持了会议并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职业教育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惠及民生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全社会改变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形成“不凭学历、凭能力”、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