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洋 绘
对专属自习室少点特权焦虑
一直以来,公平正义都是大学生最关心的焦点问题,而涉及身边的、特别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平问题,更是为大家所格外关心。大学生之敢言与“较真”,是一种优点,也是社会的稀缺资源。不过,具体到高校为特别优秀的学生提供专用教室这样的资源激励,还应当多看到其中的积极因素,少一点特权焦虑。只要学校在确定优等生时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的资源激励是适度的,就不宜以“特权”视之。
近些年来,随着对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高校教育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学生绝对数量的同时增长,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冰封雪飘的寒冬,都不难看到学子们为一个座位而早早排队等候开门的场面。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高校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在短时期内还不可能有大的改观,因此,资源短缺在高校依然会是一段时期的基本面貌。
在这种基本状况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现有资源确实“喂不饱”所有学生。学校推出各种优等生计划,给予学习更努力或者更具发展潜力的学生更多的资源倾斜,是一种“让一部分学生先吃饱”的精英教育思路,同时也可以在学校里营造学习上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而在扩招满足更多人进入高校学习的同时,也通过适度的精英教育,让在学习上更努力、天赋更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思路在当前的条件和国情下,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务实之策。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高校教育资源向优等生的适度倾斜视为特权,而应当视为正常的激励机制。真正应当给予特别关注的,是各种优等生选拔机制是否公开、选拔条件是否公正、给予的竞争平台是否公平、选拔的程序是否经得起推敲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受到师生的有效监督,所有学生不分专业、不分身份、不分性别地得到公平参与的机会,则应当得到认同;反之,如果选拔未能得到师生的监督和认同,则其公正性当受到质疑。而在选拔之后的资源倾斜,并非这一机制的关键所在,只需要评估这种倾斜是否适度即可。
所谓的教育资源的适度倾斜,是指教育资源向优等生倾斜时,应当以不造成资源浪费、不过度挤占公共教育资源为原则。以自习教室为例,如果规定专用教室只能为优等生所使用,就有过度挤占及浪费之嫌。适度的“专用”,应当是优等生有组织使用时的优先权,而不是专有权。当优等生没有进行有组织使用时,应当以共用为普遍原则,以先到者权利为基本规则。对适度优先权的规范和解释,既体现了激励原则对优等生的倾斜,又保护了普通学生的基本权利。
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教育资源紧张状况下,一直都是难题。但通过适度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解决部分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对学校的优等生选拔机制没有异议,就应当摒弃对教育资源的适度倾斜的特权焦虑,反过来多审视自身,努力争取取得更好学业成绩。在平复了内心焦虑一心向学的时候,可以发现那点对优等生倾斜的“特权”,可能正是自己不断进步的牵引之力。
相关热词搜索: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