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招生人数连年下降、 招生质量不高等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突出难题。 请问造成技校招生难、 生源质量不高等难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工作多为生产一线技术岗位, 同时, 技工学校毕业后继续学历教育还存在一些障碍,对学生、 家长和社会的吸引力不强。 传统的文化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学历文凭已经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方方面面建立稳固的联系, 技能人才的社会经济地位还不高,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由于对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的认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职教育规模和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 人才培养与产业和市场人才需求联系不密切, 就业和招生没有形成有效传导机制。 此外, 招生管理仍存在一定的体制壁垒,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公平,凸显了招生的困难。
近几年,初中生源逐年减少, 教育部门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 开展了对口单招、 注册入学、 五年一贯制、 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培养方式, 增加了对初中和高中毕业生的吸纳。这些措施给技工院校招生带来很大压力, 技工院校要完成招生计划, 除了增加一定的招生成本外, 必然以牺牲生源质量为代价。
记者: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看, 造成现在技校招生难、 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从办学模式看, 改革开放之前多是厂矿企业办学。 企业是办校主体, 招工和招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生产和教学是紧密联系的。 所以, 招生、 就业和教育质量都是有保障的,社会的认可度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 国企改革和企业改制使企校一体、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受到冲击, 技工院校逐步转向面向市场需要办学, 经费的投入缺乏了稳定的渠道和机制,人才培养也脱离了企业生产过程, 教育质量受到很大的冲击。 加上生源逐步萎缩, 学校的生存压力大增, 为了生存, 在专业设置、 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方面追求短期效应成为一些学校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从办学层次看,我们的技工院校办学层次还需要提升。 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一般中低端的技能工人就业的稳定性较差, 在岗位上发展的后劲不足, 企业的认可度不高,从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当前,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这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各地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的关键。 因此,技工院校应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内涵建设, 不断提升办学层次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从培养模式来看,随着市场体制机制的建立, 企业用人机制和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市场机制尚需政府强力推动;同时, 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的办学投入机制, 容易导致技工院校面向市场培养通用性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打破体制壁垒提高技能人才社会经济地位
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 要怎样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效率?
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投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基础办学条件,优化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布局,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资源协调整合力度, 优化投入结构,改革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地方政府要引导职业院校对接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深化“工学一体、校企双制”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支持学校、企业以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开展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推动专业设置和一体化课程改革。
要发挥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推进实施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计划。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