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形,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全面掌握了高铁关键核心技术,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高铁不仅实现了国产化和自主研发,还订立了全新的“中国标准”。铁路学校高铁已经踏出国门,开拓出了新的海外市场,推动世界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这些年,浙江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一张连接各地市的高铁网正逐渐编织成形。
伴随着一声长长的鸣笛,一列铺轨机车将两根500米长的钢轨稳稳地拖拉到了杭黄铁路站前I标堪头特大桥上。工作人员迅速用扣件将钢轨固定好,紧接着开始了下一段铺轨里程。这标志着杭黄铁路浙江段全面进入了铺轨阶段,距离明年通车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条于2014年6月30日开工建设的高铁,一头连着杭州,一头连着黄山,途经富阳、桐庐、淳安、建德等地,将串联起名城(杭州)、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等国际著名旅游景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旅游线路。整条杭黄铁路预计2018年全面建成通车,届时从杭州到黄山最快只要一个半小时。
近日,钱报记者就来到杭黄高铁建设工地:淳安县屏门乡。这里有杭黄铁路站前I标堪头特大桥,全长582.65米,高61米。
桥面上,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杭黄铁路无砟轨道的道床已经铺设完毕,几名工人正蹲在道床上,一手拿着铲子,不停地将钢轨垫板和扣具上的尘土刮去,一手拿着毛巾,将钢轨垫板反复擦拭得一尘不染。中铁隧道局集团杭黄铁路站前I标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李茂林说,验收时如果两根钢轨间的平整度度差超过0.2毫米,那就会判为不合格。“说白了哪怕就是一粒沙子,也会影响轨道平整。”
在大桥的另一头,几位工人正在紧张地铺设防水材料。中铁隧道局集团杭黄铁路前I标二分部党支部书记贾祥周告诉钱报记者,“杭黄铁路通车后将开行高铁列车,为了保障运行安全稳定,需要在桥面下方先铺设一层防水材料,然后上面再浇筑一层水泥,即使今后这里遭遇降雨积水,长久之后也不会因为积水渗透进入桥梁内部,腐蚀钢筋,影响安全。”高铁学校
“太快了!”望着眼前正在建设的杭黄高铁,李茂林一阵感慨。老家在四川的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参与到铁路建设中,先后经历过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甬台温铁路凤凰山隧道、金丽温铁路等线路的施工。
“现在建高铁隧道和以前相比大不相同咯。”李茂林说,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铁路隧道施工基本上以钢钎、大锤、肩挑手推。“如今引领世界隧道建设,什么盾构、TBM工厂化作业,钻爆法以及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各种复杂困难地层隧道都能搞定。”
李茂林做了个对比: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衡广复线14.295千米长的大瑶山隧道,从正式开工到贯通历时8年,而杭黄铁路站前I标全部6座隧道,总长达到31.18千米,仅3年就建成,无论是工效还是建设速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这条铁路与其他铁路比较而言要求高、标准严、环水保压力大,在隧道施工时釆用了全自动湿喷机、三臂液压凿岩台车、仰供栈桥,我们施工时克服了软弱岩层、有害气体等困难,创造了快速施工的奇迹。”
同济大学教授、《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主编孙章,向钱报记者说起中国在高铁技术上的民族自信,神情激动,语调铿锵。
钱报:从今年9月开始,“复兴号”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于京沪两地,你怎么看待中国高铁350公里时代?
孙章:我觉得“复兴号”,就像这个名字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以来,中国高铁都在追求速度和安全的统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归。
“复兴号”高铁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的高铁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又一次冲击了世界上最高的商业运营速度。
同时,“复兴号”也是我们独立自主研发的,真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我们以此为契机,建立了高铁的“中国标准”。
钱报:中国高铁现在并不局限在国内发展,在立足中国的同时,也在同时实行“走出去”战略,你对此有怎样的信心和展望?
孙章:我们中国地域广阔,在别的国家,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在我们国家都能相对应的找到。
因此,中国高铁的“兼容性”相当不错,建造高铁的性价比也很高。随着我们高铁专业学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输出的不断加大,今后,大家乘坐高铁出国旅行也会越来越便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