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网络在线教育已然盛行,陪伴型教育机器人成为不少孩子的良师益友,机器人教师与人的讲台争夺战指日可待。传统学校、课堂教育模式将受到巨大挑战与挤压,教师的德性、智慧、学识水平将受到极大考验,只有最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留下。这促使我们反思什么是超时空恒久存在的教育目的、内容,什么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的传递,是在线教育、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这需要汲取我国传统教育之精华与西方教育智慧,作整合、创新、前瞻的展望。
人工智能研发是当今世界各国兰州高铁学校科技竞争的热点,我国已经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我们无法预料,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博弈谁是最后赢家。我们只知道,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倒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一大半现有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能做些什么?学校、教育、教师能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
慕课、网络在线教育已然盛行,陪伴型教育机器人成为不少孩子的良师益友,机器人教师与人的讲台争夺战指日可待。传统学校、课堂教育模式将受到巨大挑战与挤压,学校教育将变革、转型,大学、中学、小学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幼儿园大约是唯一幸存的较完整的学校教育形态。教师的德性、智慧、学识水平将受到极大考验,只有最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留下。
这促使我们反思未来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的宗旨、精神究竟是什么。什么是超时空恒久存在的教育目的、内容,什么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的传递,是在线教育、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这需要汲取我国传统教育之精华与西方教育之智慧,作整合、创新、前瞻的展望。
教育理想:止于至善
教育不是满足人的谋生应世之需,而是给肉体生命以灵魂,培养爱、善良、同情、悲悯、感恩之心,为其精神、德性打底,培养高贵的气质,重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有信念、信仰、操守、担当的人。机器人教师大概不可能具有这样的风范、情怀、境界,也不能为此努力践履。这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言传身教,或耳提面命,或潜移默化,需要言语、精神生命的对接、熏陶,相濡以沫、教学相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德性、深厚文化素养之人,是崇高感、理想人格境界的培育。所谓理想人格境界,我国古代称为“至善”。《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人生修养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所在。
追求“至善”,达到完美人格境界,即儒家教育中的“成人”。“成人”指的是具备全面、完备素养的人,与君子是两个概念。君子侧重于精神、德性、品格,成人在此基础上要求各方面更均衡、和谐。
《论语·宪问》中记载,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成人”类似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在孔子、儒家,通过六经、六艺等来教育达成,培养“内圣外王”;在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是培养“哲学王”,他对哲学家品质的描述与孔子对“成人”的要求十分相似,都具有极其全面、高度理想化的品质。
教育宗旨:培育君子
“至善”“成人”是理想兰州高铁学校人格追求,孔子、后世的儒家文化,以至中国文人,在教育实践中对培育什么人有一个专有名词——君子,有时也称为仁人志士。道家则有真人、至人之说。具有或向往君子人格风范的人,才可望成就、培育君子人格。
孔子将人的品格分为圣人、贤人、仁人、君子、士、小人、斗筲之人,等等。君子是一般人可以追求的,教育主要是区分君子与小人。君子,指有较高德性、文化修养的人,是普通人的精神高标。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最简单、浅显地说,在于义利观。君子“安贫乐道”,小人“见利忘义”。《论语·雍也》记载:“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学而》记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这种观念被称为“孔颜之乐”,或“孔颜乐处”,意思就是君子能安贫乐道、泰然自足,以追求道德、礼乐修养为目的。后世文人为此修持,以此自得、自矜,如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义利观甘肃技校教育,是最具基础性的德性教育。君子不但安贫乐道,而且可以舍生取义。君子为他人、人类,可以牺牲自我、个人;为“精神”,可以牺牲“物质”;为“万世”,可以牺牲“现世”。在“安贫乐道”境界上,才谈得上自度度人、经世济用。
这种价值观、人生观引领须靠言传身教,机器人教师恐难以胜任。
教育内容:修道之谓教
在上述教育理想、宗旨下,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毫无疑问,应是人的综合素养的教育,其核心是“道”,不是“器”。
1993到2013年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理查德·查尔斯·莱文认为:“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识,要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与我国古代教育精神不谋而合。文史哲不分家,六经、六艺、四教(文、行、忠、信),诗教传统……《论语·为政》明确提出:“君子不器。”《礼记·学记》有言:“大道不器。”汉代郑玄注曰:“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于一物。”《论语·泰伯》则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都体现了我国通识教育的深厚传统。
这种教育可以从孔子教育实践中得到启示。《论语·子路》中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但在《论语·子罕》中又有这样一段对话:“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这表明孔子不是不懂得“稼”“圃”,而是故意不教。因为,教育不是培养某一专门的知识、技能,而主要是培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德性、学问。培养君子的修养、修为,是为人之本,教育之道。
未来的教育不仅是通识教育,更应是给言语、精神生命奠基的教育。教育重在立本,给精神打底,追求精神、学识素养的完备,高于某一方面精深知识、技能的传授。
“本”“道”之教,有赖德高望重,无所不施、无所不行的“通达”型教师。
教育原则:发现与成全
教育的原则是对学生潜能、才情的发现与成全,使其最大限度发挥出潜能与才情,成为自我实现、文化创新、奉献人类的人。
因材施教——发现与成全是教育的第一原则。《礼记·中庸》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段话是对这一原则的深刻揭示。
君子人格塑造的本原是“天命”“天命之谓性”,就是要尊重人的天性、本性、个性,顺应“天命”之本性,助成、促成其发展,就是遵循了自然之道,修养其自然之道就是教育。说穿了就是要因材施教。
未来的教育应是个性化的,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的。发现学生的天赋,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教师要像今天的猎头一样敏锐,善于发现人才。“认识你自己”——认识、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才情是成才的前提,小班化、一对一教学是大趋势,未来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智慧是识才,让学生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天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制订人生目标、规划,使之得以最大发展,这大约是机器人做不到的。
教育导向:“三不朽”志向
我国传统教育将“养志”放在最高的位置,即所谓“志之所在,气亦随之”。“养气”是追随“养志”的。“志”,就是志向、理想。
志向、理想基于现实、现世,又应超越现实、现世,为了人类的千秋万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言,教育精神是超越今生的。
教育的本质,是言语、精神生命的唤醒、培育、承传。其最高境界是利他情怀、人类情怀、终极关怀,这是人类的“诗与远方”,是自由思想、诗意人生的指向与归宿。
教育须给甘肃技校学生自我实现、奉献人类指明方向。人生方向、志向、理想,无非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言:“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释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教育要给学生树立“三不朽”的偶像:老子、庄子、孔子、墨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明日的教师也应成为学生追求“三不朽”的榜样。具有人格魅力与物质、精神创造力的教师,才能在讲台上屹立不倒。
教育功能:培养思想者、创造者
一切知识、技能教育,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明日教育更是如此,不是为培养知识、技能占有者而设,而是为培养知识、技能的生产者,即思想者、创造者而设。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能力是学习、思维方法,这是拥有知识、技能的能力,是人的智慧养成的方法。
《礼记·中庸》记载:“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在顺从天性基础上求知、做学问,追求学识广博并极尽其精微玄奥,认知高明深刻而能得其平正公允。这提纲挈领说的就是养育智慧的方法。
诚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大学确实传授知识,但它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传授知识。”知识、技能会过时,需要不断更新、生产,因此要掌握更新、生产的方法,诸如批判性思维、反思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想象力尤其重要,没有它便没有知识、技能的创获,没有人类文化、文明的进步。
基于养智的学习,要懂得发挥个人潜质、确定生命成长的方向,确立高远的人生志向、意义、价值等。这就是上面说的养境、养本、养志、养才,其最高、终极目的是“养人”。懂得这些,才能真正使学生拥有德性、智慧,与时俱进地不断获得、创造新的知识与技能。
以上六个方面的养育、追求,将是明日学校、教育、教师存在的理由。
微信公众号:gsrtts
轨道运校学校东校区
咨询QQ:3239182397 2993815968 297246814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551-575 400-0931-658. 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蒋家坪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