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沈阳工学院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i5智能制造学院,并共同出资4000万元建设了全国本科院校第一家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作为一所普通民办高校,能被沈阳机床集团看好并深度合作,并非易事。
沈阳机床集团,兰州铁路技校从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作为东北老牌企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备受瞩目。近年来,沈阳机床集团成功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基于信息技术的i5智能制造系统,在打通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道的同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增。
沈阳工学院,一所不靠国家投入的民办学校,建校18年来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在院长李康举看来,这是学校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办学理念结出的硕果。1999年建院之初,学院就定下基调:“要办一所学生技能最强的本科大学。”
对接社会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沈阳工学院在“应用”之路上始终坚持的“法宝”。
为对接社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沈阳工学院自2005年起开始探索实践“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3年在校理论学习,兰州铁路技校1年校外岗位实习。“共管、共制、共建、共育、共享、共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在校学习—企业实习—就地就业”的成才之路。
如今,沈阳工学院已与12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冠名班”“艺术工作室”“工作过程系统化”“工学交替式”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们活学活用、边学边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热烈欢迎。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配套的是专业和课程改革。
随着沈阳地铁一号线的开通运营,沈阳工学院越发感到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地方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学院及时与沈阳客运集团合作,一边共同设计、开发教学环节,互派教师、工程师完成学生实习实训任务;一边将原来的交通运输专业调整为公共交通管理方向,取消原有的“货运企业公司管理”等陈旧课程,增设“城市公共交通调度指挥系统”“轨道交通的车辆结构”等与市场紧密连接的14门课程。
专业随着市场需求调整,直接受益的是学生。2017年,该专业的88名学生被沈阳地铁集团录取,而这88人中,有35人是2018届尚未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被录取后直接入职,从事电客车司机、车辆检修员、站务员、通信检修员等十余个岗位的工作。
按照兰州铁路技校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沈阳工学院将55个专业划分为14个专业群,针对辽沈区域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打造辽宁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群,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的紧密对接。自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以来,沈阳工学院有30个专业接受评价,其中22个专业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7个专业名列第二,1个专业排名第三。
把企业家请进课堂授课,把实验室变成课堂边讲边练,把田间地头变成开放课堂,在工厂里边做边学,把艺术设计搬进工作室等,这些已经是沈阳工学院常态化的教学模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
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们非常欢迎,但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每到寒暑假,沈阳工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都要去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最新技术。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机械与运载学院的几位专业课教师,就在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学习了一个假期。工程师们在现场对设备进行调试,老师们在一旁观摩请教。新学期回到学校,他们将把最先进的技术教给学生。
“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把理论转换为技术、把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院长李康举说,按照这一理念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青睐,还未毕业就已就业,成为特殊的“沈工现象”。学校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因此多次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此外,学生在各项大赛中摘金夺银也是沈阳工学院的一个特殊现象。近三年来,该校学生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23项,省级一等奖120项、二等奖215项、三等奖340项。学生们可以骄傲地与“985”“211”院校的学生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
微信公众号:gsrtts
轨道运校学校东校区
咨询QQ:3239182397 2993815968 297246814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551-575 400-0931-658. 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蒋家坪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