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影响尤为深远,一边关系到高中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安排、学生选科备考,另一边关系到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选才标准。这两项改革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会带来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两会期间,多位嘉宾就此话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新高考方案会不会弱化分数的区分度
记者:按照新高考方案及其配套文件,高考将成为“3+3”组合,外加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从浙江和上海出台的试点方案看,学业考试成绩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是否会导致像物理化学等这样一些科目的弱化,并进而导致人才素质结构发生变化?
钟秉林: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在高考中的比例,我不认为有所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全国的情况还是地方的情况,语文、数学和外语每门是150分,整个加在一起是450分,文综和理综大概是300分,除一下也就是六七十分。浙江的方案是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上海是70分,乘以3以后,并不低于现在的比例。而且我觉得这样不会造成人才的素质结构变化,我们现在正在承担教育部的重大攻关课题,对高考试点进行跟踪和评价,通过跟踪,我们靠数据说话,如果这个导向导得好,可以全科覆盖,如果真的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因为是试点,还可以调整。
王丽萍:其实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最近看到媒体报道的大学推出的专业对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物理跟化学基本上囊括了70%-80%的专业,所以物理化学学科不会被弱化。过去有的教材偏深,实际上没有必要在中学就学得这么深,让真正有能力、有兴趣的人进入大学再进一步学习好了。
记者:新高考方案下,语数外是所有组合的必考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第的形式计入高考成绩,有人担心,这样会导致高考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考生分数的差距拉不开。对此该怎么看?
周洪宇: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这样的情况未来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我觉得总体是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尤其有利于成绩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可能不利于少数有特殊才华的学生,这就需要其他途径作为补充,比如说自主招生,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会更加凸显。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个途径把各种优秀人才都选拔出来。
记者:有人担心,学业水平考试会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因为很多学生为了取得最好成绩,会去考两次。
周洪宇:教育部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配套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同一科目可以让学生考两次,那么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多考一次,力争更好的成绩,这个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业水平考试的政策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才是更重要的,即使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只要能达到主要目的,就值得采纳。
张志勇:我不认为会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学习负担主要是心理上的,不能简单用学习的时间量来衡量学业负担,学业水平考试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觉得是负担。
记者: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来呈现,是否科学和公平,A和B有可能就一两分之差。
周洪宇:学生确实可能因为一两分之差而被划为不同等第,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不会是这样。高考录取也是一样的,可能一分之差,有的人被录取了,有的人落榜了,你能说这两个学生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吗?没有绝对的公平,高考改革应该考虑周全,但是也不能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老是那样,改革就没法推进了。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