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学校学生进入高职高校继续深造,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参加技能大赛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可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对口专业学习;二是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对口的“三校生”(技工学校学生、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职业高中学生)入学考试,考入高职高校对口专业学习;三是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学生通过中考进入重点中专学校与高职院校、应用本科院校联合开展的“3+2”“3+4”分段培养班级就学。然而,目前这三种升学途径并不顺畅,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应用本科院校的共同努力。
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衔接形式,由于入学人数少,高职院校通常是将学生插入对口专业高职新生班一起学习。然而,中职学校一般强调培养学生的实用操作技能,以动手能力为中心组织教学,不要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带来的问题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加之很多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形式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使这些学生“苦不堪言”,以至不少学生出现挂科现象,甚至选择放弃学业。
通过参加“三校生”考试升入高职高校的衔接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职与高职高校因培养重心和方向不一致,造成教学管理、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技能训练等严重脱节,导致中职学生因所学知识与技能不够系统,影响高职高校后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高职院校、应用本科院校目前的主要生源仍是职教体系外的高中毕业生,考入高职高校的“三校生”多为当初未能考上高中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自制力远逊于高中毕业生。三是“三校生”专业课考试形式单一、试题简单,一些中职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基本放弃了“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破坏了“三校生”考试培养高水平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设计初衷。
通过中职与高职高校联合开展分段培养的衔接形式,深受中职学校和学生的欢迎。第一,学生自进入中职学校,学校即按与合作高职高校共同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阶段)组织教育教学,经过3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考核合格升入高职高校后,高职高校又继续沿用原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高校阶段)组织教育教学,从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技能训练等方面,都较好地实现了“无缝”递进式衔接;第二,有利于中职学校与高职高校的磋商与共同管理,高职高校通过适时安排教学检查及统考,增强了对中职学校在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和带动作用;第三,分段培养的学生,自入校就有极强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有较强的上进心、自主学习能力和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进步快;第四,学生通过中考择优录取,基础较好,便于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也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和互助式学习氛围的营造。然而,目前个别省份对开展“3+2”分段培养试点的中高职联办院校和招生人数有诸多限制,大部分省份“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尚未开展,政策方面的滞后,制约了中职与高职高校衔接试点工作的开展。
如何捅破中职学生升学的“天花板”,实现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应用本科院校的上升渠道畅通、衔接顺畅,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于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把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小班教学,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运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由“做中学”向“学中做”转变,由“技能型”向“技术型”发展,从而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层次上相对于中职学校有较大的递进和提升。
对于通过参加“三校生”考试进入高职高校对口专业学习的衔接形式,首先要解决中职学校与高职高校培养目标不协调、课程脱节等问题,明确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应用本科院校各自的教学重点,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其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中职学校应在保证专业课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加大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力度,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高职高校应正视“三校生”的文化基础与学习能力,在保证高职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因材施教。
中职学校与高职高校联合开展分段培养的衔接形式,是三种衔接形式中优势最明显的一种。各省份教育主管部门若能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来认识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率先在具有较好基础和较强实力的国家中职示范校开展试点,或许会把分段培养逐渐打造成为中职学校与高职高校衔接的主渠道。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共有四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国际邮轮专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
联系电话:400-1551-575 网址:http://www.gs-yx.com/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