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笔直的村路边望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就职于中信银行海南分行的朱晓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今年中秋,他们一家也住进了二层小楼,这不仅意味着朱家人搬离了阴冷透风的旧瓦房,更意味着他们拔掉了数十年的“贫穷根”。
正如省委书记罗保铭所说,海南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不差,贫困的根子在教育,扶贫要注重扶智力、扶志气,转变观念,勤劳致富。发生在朱晓莹以及每年近7万名海南职教学生身上的巨大变化,要从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开始说起。
贫困女孩盼命运垂青
“每每夜幕降临,别人家里总是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可我和弟弟妹妹只能在茅屋中泪水涟涟地抱作一团,等待父母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山上回来。”朱晓莹回忆往事时忍不住红了眼眶。因为家庭十分贫困,即便一家人起早贪黑还是难以维持生计。她还记得,自己刚读到小学二年级就面临辍学,是父亲见她实在渴望读书,才低下头一家一家地借够了费用。到了初中阶段,朱晓莹不得不离开家人远赴海口一边打工一边求学。
身处困境的朱晓莹并非个例。2009年,教育行政部门联合部分职业学校,对我省职业教育生源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结果显示,由于当时接受职业教育还需缴纳学费,很多重男轻女的贫困家庭便把继续学业的机会留给了男孩。
调研组成员心情沉重:海南还有多少个“朱晓莹”在盼望着命运的垂青?
职业教育改变贫困面貌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校长张毅生是海南人。他知道本地有句俚语:“父好好一个,母好好一窝”。也就是说女孩在家庭中将以自身的道德品行、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
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经过与省妇联的协商,该校决定开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2009年就免费让553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入学就读。因为反响热烈,他们还立下了第二年招生人数增至1000人,到2018年实现培养过万名“巾帼”的目标。
朱晓莹就借着这股东风来到了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后来,朱晓莹还争取到了函授的大专文凭,加上自身不断努力,在毕业几年后就成长为中信银行海口分行的大堂经理。
教育扶贫的力度越来越大,范围也逐渐覆盖到各个市县。近年来,我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支持贫困地区市县办好市县职教中心,有条件的市县办好1所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成果已经初步显现。
儋州市南丰镇角要村农民钟金裕,就把儿子钟少烽送进了海南省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工艺雕刻班。“少烽真幸运!在市职校读书,不仅不用交学费,每月还能领到300元生活补助。”
职教扶贫范围不断拓宽
不用缴纳学费的,不仅仅是钟少烽一人。随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为鼓励更多贫困地区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海南省在2013年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全面免除了学费。
多所职业学校的负责人坦言,这一政策的发布无疑为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如今,学校更敢放开手脚招收贫困学生,“想读书找政府,想致富找职校”在农村地区广为流传。
更令人兴奋的是,当前,我省在对中职学生全面免除学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公办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范围,让四、五、六年级中职在校学生也能享受这一利好。
前不久出台的《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补助项目经费分配使用方案》又带来喜讯——将给予中职毕业且升入高职阶段(含应用型本科)试点项目学生一次性5000元的学费补助。
春天播下的种子,在深秋结出金灿灿的麦穗。我省从2014年起实施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为2万多名青年学子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推动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
改“输血”为“造血”,海南教育扶贫的脚步没有止歇,新出台的《海南省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6—2020年)》,勾画了“十三五”期间海南教育扶贫的完整路线图。循着这份路线图望去,贫困学子的灿烂笑容将令这座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