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霞:寻找共同的话语体系
我先分享一个做班主任时候的故事:一年级入学不久的一节品社课,上课铃响了,发现7个孩子不见了。我当时特别着急,在校园里四处寻找。结果,在一片草地上这七个孩子正头碰头地围成一圈,还在那指指点点。我走过去才了解到,一个小男孩的水彩笔丢了,教室里找遍了都没有,他想一定是被蚂蚁搬到蚂蚁洞里了,正带着同学在这等呢!我问了水彩笔的样子,请孩子们先回去上课,我替他们等。为了保护孩子的童心,我去学校门口买了同样的水彩笔送给这个孩子。后来,类似的故事不断地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着,卫生间的水龙头拧下来研究一下,楼道里的灭火器试着喷一喷,还把同学的衣服扔进墩布桶里。
作为班主任我能区分孩子的好奇心该如何保护,更知道孩子的行为、交往习惯以及规则意识培养的必须性。在积累一些小案例之后开始约家长进行深入沟通。每当这时,家长拿一堆的西方教育观点来和我“论证”:“孩子应该自由发展、快乐成长”,“成人不要干预孩子的世界”等等,经常引经据典。淘气的孩子古已有之,恰恰是这些说教的家长,家长的变化是我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咱们的家长有60%-70%都是高知,很多家长是照着书本来教养自己的孩子,从吃几克奶粉到什么时候吃辅食、几岁开始学习语言等,他们的家庭教养信息来源非常丰富。再去和他们计较与辩驳谁的理念或做法更正确没有意义。那我如何重塑自己的班主任身份,如何去面对未来的班主任工作呢?经过深入思考,我的策略是寻找共同的话语体系。
首先,先一步获取家庭教育知识。我们和家长都需要更多的养育知识,而作为教师就要先家长一步获得这些知识。我把最初对家长的抵触,这个心结打开,转为向家长借她们读过的家庭教育的书,图书馆、书店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也都是我涉猎的对象,从根本上了解家长教养方式形成的根源。同时,学校每年的国际会议、项目学习的研究以及从美国交流回来的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来源。与家长一起阅读,一起交流,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初步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步,拓展彼此见识。遇到崇尚西方教育,又略懂皮毛的家长,我推荐《优秀是训练出来的》,《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等,喜欢从网上寻找教养方式的,我就推荐薛淑萍、陈钱林等人的博客,喜欢拷贝名人成长路径的,我就在“家长大讲堂上”请这些名人来讲解自己的成长故事。把家长由面对自己一个孩子,一些比较偏激的见识扩展到对更多的孩子的了解。我们拥有了共同的话语体系,再建立起合作的共识,共同发展。
第三步,建立合作共识。我把与孩子、与家长之间发生的故事写进自己的班级博客,希望能够引发更多家长一起思考。我们在博客中互动:故事引发的教育感悟、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等,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探讨中趋于一致。慢慢的,我们的博客有了一定的影响,学校搭建平台把我们的故事变成了《万霞老师的班》这本书。
在经历了拥有知识、拓展见识、建立共识这样三个阶段,家长变得客观了,由眼里只有一个孩子到眼里有了更多的孩子,我们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信任就一点一点建立起来,从而打通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围墙,与家长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这也正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家和成学”最真实的体现,更是我们学校“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的精神主旨。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高知 家长 怎么办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