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菲 绘 在世界民族之林,犹太人是独特的一支,他们是诺贝尔奖获奖比例最高的民族;《福布斯》排行榜中最富有的40位富豪里45%是犹太人;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比比皆是;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扎克伯格都是犹太人;以色列的人均拥有创新企业数目、人均拥有高科技公司均位居世界第一……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事实,关于犹太人如何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我们却存在不少误解。 作为电台教育节目主编,我曾两度赴以色列考察教育,拜访过以色列教育部、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一些中学、幼儿园等,也曾请教过一些犹太文化学者,与他们探讨犹太文化的问题。以我对犹太文化的了解,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 赚钱是犹太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吗 有本中文畅销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莎拉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上海人。她1992年带着在上海出生的三个孩子移居以色列,历尽艰辛把孩子培养成亿万富豪。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她的书和演讲受到许多中国家长的追捧。 可是,我认识的犹太学者说:莎拉讲得不对!特拉维夫大学终身教授张平撰文指出:“这篇文章不仅跟真正的犹太教育相去十万八千里,而且所传播的唯利是图的教育观念,在任何主流传统中,都是违背道德的。” 2015年,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后,捐出了99%的股份(市场价450亿美元),并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说:“我们希望你们这一代关注两个概念:推进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我到以色列一所中学考察时,收到一份小礼物,附带一张卡片上写着:“教育的目的,必须是培养学生独立行动和思考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将对社会的服务视为人生最高成就——爱因斯坦”。 是爱因斯坦、扎克伯格说得对?还是莎拉女士说得对?教育的目标,关乎一个民族的终极目标,犹太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赚钱吗?我们中国家长为什么没有质疑莎拉的答案? 我发现,犹太人的教育有很多与中国家长不一样:第一,我们不大爱提问题,而犹太人最爱质疑;第二,我们喜欢“碎片化”思维,他们喜欢“整体性”思维;第三,犹太人喜欢讲理念,谈“大道理”,我们热衷学方法,一讲道理就觉得挺烦、挺累。 比如,关于犹太教育是否是“赚钱教育”的问题:犹太人有钱,我们就想当然地以为犹太人只盯着钱。这就叫“碎片化”思维——谁不爱钱?爱钱就会赚钱吗?犹太人为什么聪明?因为他们的教育一定要谈原理、原则,明白原理、原则之后,可以自己摸索出很多方法技巧,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再说说犹太人爱质疑和提问的特点。在以色列神学院,一位年长的女教授舒拉告诉我们,犹太人的传统早教,常常通过启发孩子“提问”来学习。她举例: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能获奖?”他说:“我妈妈在我上学时,不是每天问:‘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而是问:‘你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 我们参观以色列的一所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说:这些客人是从中国来的,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个孩子举手:他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们回答:乘飞机来的;老师问,还有问题吗?又有个孩子举手问: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我们又回答:坐飞机来的。我参观幼儿园不多,却是第一次看到让孩子向客人提问题,而且提了重复的问题,老师没有一点不耐烦!“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据说这是犹太人爱因斯坦说的。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