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牙协会、电子竞技协会、葡萄酒协会、社交协会、素食文化协会……如何看待这些有别于传统社团的“新面孔”?
近年来,高校社团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文学艺术类社团增加也较快,一些有较强专业知识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和志愿服务、环保等社会公益类社团,正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关注。此外,生活化社团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和当代大学生的背景相吻合的。一份关于浙江省高校学生社团的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主要有两类:中心目的——如相互交流学习,锻炼处世能力,结交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和休闲娱乐;边缘目的——如展示才华,寻求精神寄托,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地位等。
专家建议,新入校的大学生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甄别社团。大学的社团招新,一般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进行。除了张贴宣传海报以及在招新现场进行简单的答疑外,很少有高校在招新之前,对新生进行社团知识的教育。这看似无关紧要,却给新生带来了较多困扰,同时也造成了社团的虚假繁荣。新大学生在社团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关注自身的兴趣所在;对社团的认识也有失偏颇,误以为加入社团就是被动的参加活动等。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社团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没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这对于新生和社团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理由也很简单。一方面,新生可能错过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寻求在某一方面突破的机会。另一方面,失真的数据和社团的虚假繁荣,也不利于学校了解学生和社团的真实情况,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团的完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