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凤宝,中国著名插图画家,退休前为中国出版政府奖高级评委、中国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委、辽宁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曾被鲁迅美术学院等高校聘为特聘教授,现受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讲美术、艺术设计类课程。 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有一门由杜凤宝主持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你应该知道的美术故事”很受学生欢迎,开课一年多,全校不同专业的400多名学生选修。高职的选修课不好上,这是许多教师的同感。杜凤宝是如何让这门非主流课程“火”起来的? 杜凤宝认为,艺术课程是高职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课程又是艺术课程中最为形象、生动的课程。“美术”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涵盖绘画、雕塑、动画、艺术设计等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在这样宽泛的领域中,如何选择适合高职美术通识教育的切入点至关重要。 “你应该知道的美术故事”课程的定位,基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价值取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教学形式,结合图例、视频,将相关美术知识生动有趣地融入美术通识教育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求的兴趣。 在学生“一知半解”处融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同一事物的已知与未知比例对等时,探求未知心理所产生的吸引力最大。“你应该知道的美术故事”课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教学,如果教师讲的故事学生全都知道,学生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的故事学生全不知道,学生不会关注;只有教师讲的故事学生“一知半解”,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智性启发下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让学生喜欢通识教育课程。 比如,杜凤宝在课堂上投影一幅油画,问学生“这是哪幅名画”,学生回答“蒙娜丽莎”;问学生“是谁画的”,学生回答“达·芬奇”;再问“画中人物的身世知道吗?原画是什么样的色彩?是谁将原画裁掉了一部分?画中人物原来有无眉毛……”学生回答“不知道”。这时,杜凤宝开始讲述有关故事,学生被深深吸引,还认真做起听课笔记。 随后,杜凤宝不断拓展课程内容。当讲到达·芬奇的6000页手稿足以将人类科技提前50年的内容时,可以从学生的目光中看到他们对未知的渴求。此时杜凤宝进一步阐述:“为什么作为画家的达·芬奇能够改变人类科技发展的进程?达·芬奇是超人的‘天才’,也是超人的‘全才’,因而造就了达·芬奇这样的‘旷世奇才’。也许,通识教育不能使我们成为达·芬奇那样的‘旷世奇才’,但通识教育为我们成为‘全才’提供了可能。” 当杜凤宝将学生的未知变成已知后,又带领学生开始新未知的探求。 运用“借题发挥”方式讲述 物态具有的相似因素使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使人们产生联想。杜凤宝在进行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运用联想思维方式,借题发挥。借题不离题,借题不跑题,运用发散性思维,由此及彼,拓展内容,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比如,杜凤宝讲述“因爱而毁的名作——《富春山居图》”的故事。主体故事是:清朝大收藏家吴洪裕酷爱名画《富春山居图》,在他弥留之际,决定焚画殉葬,被侄子抢出时名画已烧成两段。后来,一段《剩山卷》收藏在杭州博物馆,另一段《无用师卷》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富春山居图》已经合璧,其间又发生了许许多多台海血脉相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审美教育而言,画作的艺术成就极高,画界以“作浅降色,山头多基石,笔势雄伟,作水墨,颇文稀少,笔意简远,超逸有致,论者以为峰兰浑厚,草木华滋”而褒奖;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富春山居图》身分两地,有画作的沧桑悲凉更有民族的切肤之痛,“画身”合璧是艺术完美的期许,而两岸统一则是中华民族的夙愿。 故事讲画,意在画中,因画生情,美育深长。历史上,“因爱而毁名作”的故事很多,如唐太宗李世民因酷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临终前决定将《兰亭序》真迹与他一起葬入昭陵,等等。这类故事有人性通灵最便捷的载体——美,爱美是人本性的一部分。杜凤宝以美的故事讲历史、讲人生、讲生活、讲励志,美的通识教育就迸发出巨大能量。 “通”与“识”兼顾入脑入心 通识,即通行于不同受教育者的基础知识。在此意义上,通识也可以理解为“通俗知识”。“通俗”是通识的知识特征,“知识”是通识的核心内容。没有知识含量的通俗,很可能变成低俗;太过高深、专业的知识,会造成通识教育的知识错位。只有“通”与“识”兼顾,才能使课程内容通俗而不低俗,知识对位准确,让学生易学、易懂、能够记住,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有所感悟,知识积累不断丰富。 通识教育的“通”与“识”兼顾,包含着很多层面的内容。首先是教者,对讲授内容要精通,知识要广博,只有“一览众山小”的底气才有“唯我所用”的绝妙。为了讲好《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杜凤宝利用假期专程到国宝发现者杨仁恺生前所在的辽宁博物馆走访调研,搜集名画背后真实生动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其次是学者,通识教育不以知识积累为目的,重在心智的点拨和哲理的省悟,学识与心智相通,善于在学生关注热点中找寻与学科的连接点很重要,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杜凤宝认为,高职生职业化的思考是主流,通识美术教育要在职业话题中找“题眼”,让学生有感而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才会更大地发挥。 针对高职的通识美学教育,杜凤宝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懂美之识,非人皆晓之。不了解或不喜欢的正是缺乏的,缺乏使知识不够完整、修养不够丰富。高职美术通识教育就是运用通俗化、拓展化的美术知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沁入学生的心田,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丰富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