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提出的改革方案注重从知识转向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加强能力培养。现行中考过于偏重知识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查,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重视不够,无形中也加重了学生的备考负担。该方案规定,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同时,在五门考试科目满分为100分的科目中,物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含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10分。虽然实践活动所占分值并不高,但它对学科教学重视实践环节是一种积极引领。
该方案还强调文理兼顾,考试科目覆盖面更广,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升整体素养。在以前,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北京市现行的中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物理、化学,改革后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生物也纳入中考科目,文理兼顾的特点更加突出。应当看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需要多措并举,而中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可低估。
北京市的改革方案规定,中考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四门为必考科目,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五门为选考科目。学生可选考其中的三门科目,但选考科目中物理、生物(化学)至少一门。不仅考试科目可选择,所选考的科目赋分也可选择,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强项,扬长避短。
当然,人们对自主选考也有担心,一是义务教育是学生全面打基础的阶段,自主选考是否会造成学生过度偏科;二是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相对有限,自主选考是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事实上,选考并非选学,如果推行自主选考是以全面考查、文理兼顾为前提,对非选考科目也有合格要求,那么可以对学生过度偏科起到防范作用。况且是否会造成学生过度偏科,并不主要取决于是由学生选择还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选择科目。此外,初中学生已经显现出一些学科优势和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选择具有一定合理性。
北京市中考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已经明确,但深化中考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方面,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有待积极推进;另一方面,解决中考所存在的“唯分数”问题,需要探索建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机制。但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更科学、更客观、更公正,高中招生录取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更具操作性,是各地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有待积极探索。
将改革付诸实施,需要对可能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预判,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配备、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这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