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举措,是为缓解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大做出的针对性安排。背后反映的是孩子看病难的现实。如何缓解当下的“儿科医生荒”,今后谁来给孩子看病?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
代表委员支招:
源头培养是治本之道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代表认为,缓解“儿科医生荒”,要解决人才培养的源头问题。既要以恢复儿科学专业为契机,逐步扩大本科层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规模,也要在研究生教育中开展“5+3”一体化儿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教育的有效衔接。
培养人才一方面要开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解决好人才发展的环境问题,减少人才流失。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等要高度重视并扶持儿科专业建设,关心儿科医生职业发展,建立有利于儿科医疗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
提高待遇才能留住人才
河北保定第一中心医院院长郭淑芹代表认为,收入待遇低是儿科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
在目前医疗体制的绩效考核下,儿科在收入分配上明显处于弱势,加之其高风险、压力大的特点,许多医院因为儿科医生太少而纷纷将儿科关闭。
保定第一中心医院的对策是在本院内部尽可能地给儿科医生以特殊政策。比如在医院基本只招研究生的情况下,给愿意到儿科工作的优秀本科生开个口子;医院内部打破常规将资源向儿科倾斜,目前儿科医生的收入在全院位居第二,让儿科医生能够更安心工作。
当前全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万,为解当前燃眉之急,郭淑芹建议,国家可以按照儿科的床位数量给予补贴,以弥补儿科在科室收入上的劣势,从而及时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水平,稳定目前的人才队伍。在乡镇一级医疗机构建议由政府出资提供儿科专项培训。
提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
山西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贾爱芹代表认为,儿科医生存在风险大、待遇低,学习周期长,付出多、回报少等问题,使得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儿科医护工作。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现有的医师培训体系着手。比如,医学院的学生都要读五年才能毕业,前三年的基础课程是差不多的,能否在后两年专门设置针对儿科的定向培养课程,这样经过几年时间,就会出现一大批儿科大夫。
同时也要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看病贵,但这种“贵”很多时候是贵在药品上,而医生真正的技术性服务价值不高。希望国家采取措施在切实降低药价的同时,相应提高儿科医生的技术服务价格,这样能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基础上,实现儿科医生待遇的提高。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人力资源、收费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其体现出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保证儿科队伍稳定。
多建设一些儿科医疗机构
贵州省儿童医院院长束晓梅代表认为,儿童健康了,长大了才是有效的劳动力,可以节省很多未来的医疗支出,所以儿科社会效益最高,儿科医生很有公益性。
束晓梅建议多建设一些专科儿科医疗机构,提升儿童就医服务能力。
束晓梅还建议在公立医院改革时,从儿科切入,加大对儿科的财政补贴,特别是加大对儿科医生劳动报酬的补贴、工资补贴。
延伸阅读: